[发明专利]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00947.1 | 申请日: | 2018-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3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徐向毅;马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95 | 分类号: | A61K31/395;A61K31/4164;A61K9/14;A61K9/70;A61K47/32;A61K47/34;A61K47/38;A61K47/22;A61K47/2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霉素 硝基 咪唑 分子 固体 散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其组分包含式Ⅰ所示结构的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高分子载体、功能性辅料和溶剂;所述高分子载体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K30、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羟丙基纤维素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功能性辅料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葡甲胺、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和吐温8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本发明的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能够作为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的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许多常见和重大疾病相关。目前,全球范围还缺乏专门针对厌氧菌 /微需氧菌开发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菌新药出现,临床上仍然依赖硝基咪唑类等上市逾六十年的抗菌药物,由于对这些药物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一些常见和重大疾病出现复发率升高和治愈率下降的趋势,因此研发针对厌氧菌/微需氧菌感染的抗菌新药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未满足的需求。
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如本说明书式I所示)是由利福霉素和硝基咪唑两个药效团通过稳定共价键偶联形成的多靶点抗菌新药。它具有比两个母体抗菌药物组合更强的抗菌活性。对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具有较强的体外、体内抗菌活性,特别是对耐药菌的活性显著。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杀菌速度,抗生素后效应及药效团协同性等多方面,同目前治疗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安全药理和毒理研究表明,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具有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因此,在治疗与厌氧菌/微需氧菌感染相关性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消化道疾病、细菌性阴道病和与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但是,现有技术中,还缺少疗效可靠的利福霉素 -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制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及其应用,该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能够作为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的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固体分散体,其组分包含式Ⅰ所示结构的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高分子载体、功能性辅料和溶剂;
所述高分子载体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 K30)、聚乙烯吡咯烷酮VA64(PVP-VA64)、羟丙基纤维素L(HPC-L)、羟丙基甲基纤维素E3(HPMC E3)、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 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和聚甲基丙烯酸酯(尤特奇EPO,Eudragit EPO)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功能性辅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LS)、葡甲胺、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VE-TPGS 或TPGS)和吐温80(Tween-8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所述聚甲基丙烯酸脂包括尤特奇EPO,但不限于此。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所述固体分散体的特征为一个或多个与图8基本相似的 XRPD。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所述固体分散体的特征为一个或多个与图14-图19基本相似的热分析图。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所述高分子载体包括羟丙基纤维素L和/或尤特奇EPO。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所述功能性辅料为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和/或吐温80。
上述的固体分散体中,优选的,以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高分子载体和功能性辅料的总质量为100%计,利福霉素-硝基咪唑偶联分子的用量为23.8%-71.2%、高分子载体的用量为 23.8%-71.2%、功能性辅料的用量为3%-7%(优选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丹诺医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009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