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6-二咔唑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9237.1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施继成;周发斌;徐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咔唑基 吡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2,6‑二咔唑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在2,6‑双(2,4,6‑三异丙基苯基)苯基‑二环己基膦配位的钯催化剂和有机镁试剂作用下,2,6‑二氯吡啶与咔唑有效地偶联生成2,6‑二咔唑基吡啶。本方法的特征是应用2,6‑双(2,4,6‑三异丙基苯基)苯基‑二环己基膦为钯催化剂的支持配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钯催化的Buchwald-Hartwig偶联胺化反应来制备2,6-二咔唑基吡啶,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N-芳基咔唑是一类常见于药物、农药、有机光电材料中化合物,其中2,6-二咔唑基吡啶是一种OLED器件的关键化学组份。传统的制备方法是应用铜催化的Ullmann反应,但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用量大,后处理困难,产品纯度往往不能达到光电材料的要求。上个世纪末,Buchwald和Hartwig发展起来钯催化的C-N键偶联反应,也称作Buchwald- Hartwig偶联胺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卤代芳烃的胺化反应中,但有关钯催化的咔唑与卤代芳烃的偶联反应的文献报道也不多见[1)G. Mann, et a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827;2) J.F. Hartwig, et al., J. Org. Chem., 1999, 64, 5575; 3) D.W. Old, et al.,Org. Lett., 2002, 2, 1403; 4) M. Watanabe, et al., Tetrahedron Lett., 2000,41, 481; 5) G.A. Grasa, et al., J. Org. Chem., 2001, 66, 7729; 6) K. Suzuki,et al., Adv. Synth. Catal., 2008, 350, 652]。主要原因是咔唑中的N原子与苯环之间的P-π共轭作用,使得N原子的亲核能力低,导致咔唑是一种十分挑战的偶联底物。在这些已报道的文献中,催化剂的用量往往高达百分之五(5 mol%)。
2013年日本Takasago公司在专利WO 2013/032035中描述到,其公司研发的膦配体(2,2-二苯基-1-甲基-环丙基-1)-二叔丁基膦(cBRIDP),在钯催化的咔唑与氯代芳烃的偶联反应中,性能优于麻省理工学院Buchwald等人研发了二联苯类膦配体。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制备N-芳基咔唑衍生物的技术。Takasago公司的专利中描述到:在145oC下,应用0.2 mol%的烯丙基氯化钯和0.4 mol%的cBRIDP膦配体的催化体系,催化4, 4’-二溴联苯与咔唑反应,使用甲基氯化镁为碱,以97%的收率制得2,6-二咔唑基吡啶。
由于钯金属稀少且价格高,开发低催化剂用量的偶联反应工艺是绿色化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发明发现,应用我们自己研制的2,6-双(2,4,6-三异丙基苯基)苯基-二环己基膦支持配体,可以有效地促进钯催化的Buchwald-Hartwig偶联胺化方法,在催化2,6-二氯吡啶与咔唑的偶联反应中活性明显高于Takasago公司的cBRIDP膦支持的钯体系,因此钯和膦配体的用量也就分别明显少于Takasago公司的cBRIDP膦支持的钯体系。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应用钯催化剂在有机镁试剂促进下实现2,6-二氯吡啶和咔唑之间偶联反应来制备2,6-二咔唑基吡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92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冻冲水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