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GV的多工位自动抽检和返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8110.8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40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罗磊;田昂;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gv 多工位 自动 抽检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GV的多工位自动抽检和返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运送工件至待检区;步骤2,AGV将工件从待检区运送至检测区;步骤3,检测设备对工件进行检测;若工件检测合格,则进入步骤4;若工件检测不合格,则进入步骤5;步骤4,工件返产;步骤5,报警提醒并对不合格工件进行报废处理。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AGV小车的运用,完成了待检工件从送检至返产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通过引入MES系统,保证了对不同工位不同需求的工件的个性化检测及信息汇总;通过RFID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对于单个待检工件的全程监控。解决了传统抽检和返产方案中低效、故障追踪难度较大、人力成本投入大、对技术人员经验要求较高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AGV的多工位自动抽检和返产方案,属于设备生产领域,特别适用于有产能节拍要求的汽车动力总成产线。
背景技术
在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工件的尺寸、形位精度等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对工件尺寸、形位精度进行高效、稳定的测量与控制,高效、稳定的抽检及返产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制造业应用的设备生产线,通常采用的是手工抽检及返产方案。这种手工抽检及返产方案有适应性强、初步投入低等优点,但其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无法保证高效、稳定的抽检及返产效率;二是不利于工件检测结果信息的统计、归纳,故障追踪难度较大;三是需要长期投入大量人力成本,且对技术人员经验要求较高。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现有技术1,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线束质量检测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2514768A)公开了一种线束质量检测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质量检测方法,测试:通过测试仪检查线束的导通性,线束导通测试合格后,打印出条码标签;全检:按图纸要求判定线束的全尺寸和外观,线束的全尺寸和外观合格后,打印外观合格标签,并将外观合格标签粘贴在线束上;抽检:扫描枪扫描步骤B中打印出的外观合格标签,控制器判定出此外观合格标签为合格标签,之后开始检验线束的条码标签和外观合格标签,合格后,线束进入下一步骤;包装:首先用扫描枪扫描包装箱条码,然后用扫描枪扫描线束上的条码标签,控制器判定出此标签为合格标签,进行包装。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该方法仅适用于产品生产加工之后的检测,无法实现检测与返产的同时进行,效率较低。此外,检测结果仅以标签的形式记录,较难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现有技术2,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在线检测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7717632A)公开了一种在线检测系统。该在线检测系统包括探头、控制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数据显示界面和报警系统。探头、数据分析系统、数据显示界面和报警系统分别与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探头安装于CNC机床上,当刀具磨损后,探头检测到刀具加工的零件实际尺寸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或者最小极限尺寸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一定值时,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刀具下滑一定值;当探头检测到刀具加工的零件实际尺寸大于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或者小于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时,反馈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CNC机床停机。该方法采用边加工边抽检的在线检测方案,可以实现检测与返产的同时进行,刀具磨损后可以自动补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该方法仅适用于检测流程较为简单,待检件体积与检测仪器体积均不大的情况。对于需要工件较大需要设备搬运或检测较复杂检测设备体积较大的情况,该方案存在明显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有产能节拍要求的汽车动力总成产线高效、稳定的抽检及返产效率,大幅提高产线的质量控制水平,实现全智能化作业的基于AGV的多工位自动抽检和返产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GV的多工位自动抽检和返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运送工件至待检区;
步骤2,AGV将工件从待检区运送至检测区;
步骤3,检测设备对工件进行检测;
若工件检测合格,则进入步骤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81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