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94403.9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3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朱乐;郝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黑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吴甘棠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科***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服务器 智能人脸识别 数据服务器 中继服务器 操控终端 面部识别 人脸比对 数据硬盘 通讯网络 数据处理 算法 人脸识别 三个步骤 设备组网 数据采集 数据通讯 网络交互 远程操控 作业效率 拍照 分析 机组 拓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包括云数据处理子服务器、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数据硬盘阵列、中继服务器、操控终端及通讯网络,其中通讯网络通过中继服务器分别与云数据处理子服务器、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数据硬盘阵列及操控终端相互连接;其使用方法包括设备组网,数据采集及人脸识别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可极大的提高对人体拍照的数据进行高效面部识别作业,在提高面部识别作业效率的同时,提高识别精度,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数据通讯能力和网络交互能力,在极大的提高了设备联机组网运行的能力和有效的满足进行远程操控作业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后期拓展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及使用方法,属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普通安防监控摄像头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但是对于如今的线下商家来说,除了安防监控的需要以外,商家迫切的需要利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单元组成能够具有人脸抓拍与识别、人脸特征的智能分析、AI人工智能的用户分析及画像系统、各行业SAAS化工具的系统解决方案。让商家充分了解每一个进店用户的喜好、需求、分析及统计,从而帮助提升商家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及提高用户成交转化率。
对于一个信息化的分析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解决开发具有大数据存储、分析、处理的云服务器。所以作为整个大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元件,市场迫切的需求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及使用方法及其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包括云数据处理子服务器、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数据硬盘阵列、中继服务器、操控终端及通讯网络,其中通讯网络通过中继服务器分别与云数据处理子服务器、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数据硬盘阵列及操控终端相互连接,其中操控终端若干个,各操控终端间均通过通讯网络相互串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平台支持与智能摄像分析单元间的eHome协议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包括冗余电源、8个千兆网口、3个VGA接口、4个USB3.0接口、4个USB2.0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中另设至少一块智能分析刀片子服务器,且当智能分析刀片子服务器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智能分析刀片子服务器间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智能分析刀片服务器包括20颗GPU芯片、4颗IntelE5-2600系列CPU,144G DDR3内存,5个480GB SSD硬盘,7个4TB企业级硬盘。
进一步的,所述的操控终端为移动智能通讯终端、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中的对比分析计算方法为:基于96点的动态人脸识别比对及筛选算法和基于openCV的多图片3D人脸模型生成算法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讯网络为物联网、互联网及3G/4G移动数据通讯网络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用,其中所述的物联网、互联网均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讯网路及至少一个在线通讯网路。
一种基于智能人脸识别算法的云数据服务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备组网,首先将云数据处理子服务器、高速人脸比对分析子服务器、数据硬盘阵列、中继服务器、操控终端及通讯网络进行连接,并构成统一的服务器主体,然后将服务器主体通过中继服务器与外部的数据通讯网络连接,并通过外部的数据通讯网络与视频图像采集终端设备相互连接,最后通过操控终端向数据硬盘阵列中录入用于对比作业的原始图像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黑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黑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4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