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4346.6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9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自良;张学衡;石宇;周银波;胡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6 | 分类号: | C07D487/06;C09K11/06;H01L51/50;H01L51/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福岭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杂环结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碳原子数 制备 芳香族杂环基 硼酸类化合物 薄膜稳定性 不易结晶 材料分子 材料应用 材料制备 电流效率 多环芳基 共轭结构 光电性能 碱性物质 邻氯苯胺 卤代试剂 偶联反应 驱动电压 发光层 氯溴苯 荧蒽 催化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结构式如下:其中,所述R1和R2为氢、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和碳原子数为5‑6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1和所述R2相同或者不同。所述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3‑溴荧蒽、邻氯苯胺、邻氯溴苯、卤代试剂和硼酸类化合物为原料在催化剂和碱性物质的作用下通过偶联反应制得。该材料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发光层,该材料分子间不易结晶、不易聚集,具有良好的薄膜稳定性,使用本发明的材料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低的驱动电压及更高的电流效率,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二级管(OLED)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响应速度快、可实现柔性显示等诸多优点,这使其成为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的最有利竞争者,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并且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逐步走向成熟。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主要被应用在两个领域中,分别为全彩显示和白光照明,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商品,已经逐步实现产业化,比如,在智能手机、曲面电视等商品中,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了该项技术。
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材料主要包括电极材料、载流子传输材料、发光材料,其中发光材料在OLED中占有重要位置。
为了实现全彩显示,分别需要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器件,与红光器件和绿光器件相比,蓝色发光器件尚不够成熟,器件寿命和效率偏低。人们正通过超净技术,封装技术,开发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蓝光材料等来提高蓝光器件的寿命,而掺杂技术和开发具有两极结构的新型材料,则是提高器件效率的方向。
掺杂技术是通过将发光材料(客体材料)分散在其它材料(主体材料)之中,来降低发光材料的浓度,从而避免分子间聚集和浓度淬灭,进而实现提高器件效率,改善电致发光色纯度,延长器件寿命的目的。
就当前OLED显示照明产业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OLED材料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落后于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开发一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发光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非常有意义,作为材料企业开发更高性能的有机功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发光效率的一种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杂环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其结构式如下式(A):
其中所述式(A)中,所述R1为氢、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和碳原子数为5-6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R2为氢、碳原子数为5-60的芳香族杂环基和碳原子数为5-60的多环芳基共轭结构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R1和所述R2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R1和所述R2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R1和所述R2独立选自氢和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式(A)为下列结构式C01~C44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3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