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驱动底盘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83723.4 | 申请日: | 2018-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7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沈林;王建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 地址: | 201501 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从动轮 主动轮 底盘本体 驱动底盘 行走轮 机器人 抗震性能 左右两侧 充气轮 能力强 全向轮 灵活 | ||
1.一种机器人驱动底盘,包括底盘本体和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为充气轮,所述从动轮为全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数量均为一对;一对所述主动轮以及一对所述从动轮均分别设置在底盘本体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为前轮,所述的从动轮为后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包括第一轮毂、第二轮毂、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
所述第一轮毂与所述第二轮毂并排设置,并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每一轮毂包括轮圈、多条轮辐和轮轴毂,各轮辐的一端与所述轮圈的内周相连,各轮辐的另一端与所述轮轴毂的外周相连;每一轮辐呈波浪状;所述轮圈的外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滚轮槽,在每一所述滚轮槽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凸齿;
每一滚轮组由多个滚轮组成,各滚轮包括轮轴以及滚轮本体,所述滚轮本体套设于所述轮轴,并可围绕所述轮轴转动;第一滚轮组的多个滚轮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在第一轮毂的多个滚轮槽中,第二滚轮组的多个滚轮一一对应地分别设置在第二轮毂的多个滚轮槽中,各滚轮的轮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位于该滚轮两侧的凸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毂和所述第二轮毂通过同时穿过该第一轮毂的轮轴毂和第二轮毂的轮轴毂的连接件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轮毂包括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该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沿轴向相互对合,并且可拆卸地相互连接;
每一半轮毂包括轮圈部、多条轮辐和轮轴毂部,各轮辐的一端与所述轮圈部的内周相连,各轮辐的另一端与所述轮轴毂部的外周相连;各轮辐呈波浪状;所述轮圈部的外周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滚轮槽部,在每一所述滚轮槽部的两侧分别形成一凸齿部;
所述轮毂的轮圈由第一半轮毂的轮圈部和第二半轮毂的轮圈部对合形成,所述轮毂的轮轴毂由第一半轮毂的轮轴毂部和第二半轮毂的轮轴毂部对合形成,所述轮毂的凸齿由第一半轮毂的凸齿部和第二半轮毂的凸齿部对合形成,所述轮毂的多条轮辐由第一半轮毂的多条轮辐和第二半轮毂的多条轮辐共同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轮毂的轮圈部上设有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二半轮毂的轮圈部上设有与所述的多个第一定位通孔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通孔;
所述的第一半轮毂和第二半轮毂通过穿过该多个第一定位通孔和第二定位通孔的紧固件相互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轮毂的至少部分凸齿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半轮毂的至少部分凸齿部相对应的第二半轮毂的凸齿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对应配合的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相对应的第一卡合部相互卡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一半轮毂的各凸齿部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半圆槽,第二半轮毂的各凸齿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半圆槽相配合的第二半圆槽;第一半轮毂的各凸齿部的第一半圆槽与对应的第二半轮毂的凸齿部的第二半圆槽对合成将滚轮的轮轴的端部夹持于其中的整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37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