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梭的诊疗型纳米药物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9898.8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2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涛;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9/107 | 分类号: | A61K9/107;A61K31/555;A61K47/22;A61K47/54;A61K47/62;A61K49/0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 诊疗 纳米 药物 | ||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分子梭的新型诊疗型纳米药物。本发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药物连接到分子梭客体分子两端,利用药物分子尺寸效应,使分子梭客体难以被分子梭主体识别穿环,而在肿瘤还原性微环境中,药物释放同时解放分子梭客体,使其可以被分子梭主体迅速、精准、特异识别并穿环,形成一种梭形近红外超分子探针,可用于体外细胞水平或体内动物水平实时表征药物的释放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具备靶向和诊疗双重功效的给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梭的诊疗型纳米药物。
背景技术
据报道,目前小分子药物仍是人类对抗肿瘤的主要武器。现有技术公开了小分子药物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在病灶处的浓度,研究显示,药物一旦进入体内,就被形象的称为一种“薛定谔的猫”,药物的具体体内分布信息很难精确探知。业内公知,无论在临床上还是学术研究上,即时地得到药物从前药系统中释放的信息,包括药物释放的量、地点和时间,在评价药物的分布、控制药物用量、合理化用药领域都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对于新型递药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求可以将药物准确地递送至靶组织或靶器官,还要求可以实时、可靠地提供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释放量与释放地点;当前为达此目的,应用最多的方法为组织提取法,即将实验动物组织取出、研碎、沉淀蛋白、萃取,然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析定量,然而,这种方法属于侵入性非可持续手段,费时费力,重现性差且结果难称可靠。
为解决此难题,近些年来发展起来一种诊疗一体化递药系统,其中,主要是通过聚集诱导发光(AIE,如J.Am.Chem.Soc.2014,136,2546-2554;Chem.Commun.2014,50,3868-3870;Chem.Commun.2015,51,8626-8629;Chem.Commun.2014,50,11465-11468;Chem.Commun.2015,51,17435-17438),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如J.Control.Release2012,164,276-282;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16,8,19084-19091;Chem.Commun.2015,51,4807-4810)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J.Nucl.Med.2017,58(12),1997-2003)等技术,可在药物释放的同时发射体外可探知的信号。
上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薛定谔的猫”困境,但是,白璧微瑕,大醇小疵,所述技术均存在一些应用上的缺陷,如:聚集诱导发光技术需要探针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方可形成聚集体,发射荧光;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需要药物本身具备一定特殊结构,可以作为探针分子的荧光淬灭剂,方可在药物释放后使探针回复发光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要求更为苛刻,需要使用在PET/CT下可以显影的纳米粒子作为构筑基础(如纳米金等),等等。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一种对底物要求低(如仅依赖分子大小)的策略构建新型诊疗体系;具体涉及一种具备靶向和诊疗双重功效的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将能达到在体内可以即时、原位、高效报告药物释放信息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和缺陷,提供一种具备靶向和诊疗双重功效的给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梭的诊疗型纳米药物。
本发明基于对底物要求低(如仅依赖分子大小)的策略构建新型诊疗体系;基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分子量分布均在300以上,相比于体内氨基酸葡萄糖等物质来说具备较大分子体积,本申请直接利用分子梭的概念构建一种具备靶向和诊疗双重功效的给药系统,其组成特征为分子梭主体、分子梭主体修饰基团、分子梭客体、药物分子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9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