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79673.2 | 申请日: | 2018-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6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兴金润大正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50/184;H01M50/186;H01M50/528;H01M50/5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朱林军 |
| 地址: | 313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圈 机构 以及 端子 | ||
本申请公开了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其中,放密封圈机构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投圈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具有弹性针头,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最终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压圈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本申请的放密封圈机构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安装密封圈而言,能够实现自动投放密封圈以及按压密封圈,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盒加工设备,具体涉及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
背景技术
蓄电池加工时,会先在极柱上套设密封圈,然后再放入端子,最后将端子焊接在极柱上。
现有的密封圈都是人工手动套进去,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放密封圈机构以及端子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密封圈机构,包括第一机架和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安装在第一机架上,用于输送电池盒,放密封圈机构还包括投圈组件和压圈组件,所述投圈组件包括:
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身与第一机架相对固定,且位于第一输送带的上方;
第一活动座,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
第一升降元件,安装在第一活动座上;
投圈元件,固定在第一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投圈元件具有弹性针头,所述弹性针头用于内套在密封圈中,投圈元件获取密封圈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使密封圈外套在极柱上;
所述压圈组件包括:
第二升降元件,位于输送带正上方;
压圈件,固定在第二升降元件的活动杆上,所述压圈件的下端面具有与极柱配合的第一插孔,压圈件用于在第二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
放密封圈机构工作原理: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上移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活动座、第一升降元件以及投圈元件平移,通过第一升降元件的升降操作,投圈元件能够内套在密封圈中,即获取密封圈;当电池盒移动到位后,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移动至对应极柱的正上方,在第一升降元件的作用下弹性针头与电池盒的极柱抵靠,弹性针头受压进入投圈元件内部,密封圈脱离弹性针头,在头圈元件端面的限制下,密封圈能够外套在极柱上,即完成了投圈操作;投圈完成后,电池盒在第一输送带的作用下移动至压圈组件处,移动到位后,第二升降元件工作,活动杆下移,带动压圈件外套在对应的极柱上,将密封圈下压至极柱底部。本申请的放密封圈机构相对于现有的人工安装密封圈而言,能够实现自动投放密封圈以及按压密封圈,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提供效率。
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定位,可以在第一机架上设置阻挡气缸,限定电池盒的位置,阻挡气缸的活塞杆上安装挡板,挡板与电池盒的前端面抵靠,当操作完成后,阻挡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投圈组件、压圈组件以及下文的第一剔除组件都可以设置一个阻挡气缸。
实际运用时,投圈元件内部具有复位弹簧,用于使弹性针头不受外力时,向外移动。即不受外力使弹性针头能够自动复位。
实际运用时,第二升降元件可以安装在第一机架上。
于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投圈组件还包括送料通道,投圈元件用于与送料通道配合,将密封圈外套在弹性针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兴金润大正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兴金润大正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96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