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8399.7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7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邱玉龙;沈伦奂;殷军军;王鑫;刘超颖;王富春;荣辉;刘勇;谭敦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及其 地板 架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其中,地板架构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地板面板和下框架;上框架包括中央通道端头、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下框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左连接梁连接于左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右连接梁连接于右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且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均位于第一横梁的前侧;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分别位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该地板架构可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的地板多存在中央通道、座椅横梁和踵板结构,导致地板中部、后部均存在较大凸起特征,厂家则恰好利用凸起的中央通道特征承担车辆全宽刚性壁碰撞和40%偏置碰撞时一部分吸能作用。同时,中部凸起的中央通道通至踵板形成前后贯通结构,中央通道两侧则配合左右通至门槛的座椅横梁形成地板宽度方向的贯通结构,由此形成的框架可以提升车身刚度和模态。
传统的地板架构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被大多数厂家所采用。但这些巨大凸起的特征常常侵占了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布置空间,例如中央通道凸起特征占用了二排中部乘客的脚步空间,引起中间乘客的不适;踵板的存在则限制了第二排座椅的滑动功能,影响车辆对于不同客户的舒适感。
因此,如何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地板架构,可在保证车身刚度和模态的情况下,提升车内空间,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地板架构,其包括依次固定设置的上框架、地板面板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包括中央通道端头、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所述下框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连接梁和右连接梁,所述左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所述右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右纵梁和所述第一横梁之间,且所述左连接梁和所述右连接梁均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前侧;所述左通道梁和所述右通道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
其中,前后是指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即前是指朝向车头的一侧,左右是指汽车车身的左右两侧,具体的,该地板架构中,左纵梁和左连接梁、右纵梁和右连接梁之间分别形成类似“人”字型结构,左右两侧架构类似,以左侧架构进行详细说明,左连接梁连接于左纵梁和第一横梁之间并位于第一横梁的前侧,此时,当左纵梁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左纵梁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左连接梁并传递至第一横梁,同样的,右侧架构情况类似,当右纵梁的前侧受撞击力时,一部分撞击力将沿右纵梁的轴向传递,另一部分撞击力将分散至右连接梁并传递至第一横梁,而由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左纵梁、右纵梁、左通道梁和右通道梁形成类似“目”字型结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抵御前后位移,有效减小碰撞中前部的侵入量,同时,第一横梁具有较强的垂直方向的抗弯能力,可阻止前部碰撞过程中该区域的下潜。
由于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结合作用,能够保证汽车地板架构的刚度,而地板面板无需为提升刚度设置大型凸起,即地板面板保证了大面积平坦区域,提升了车内用户的使用空间和布置空间,进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可选地,所述左连接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左通道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对齐;所述右连接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以及所述右通道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连接处对齐。
可选地,所述下框架还包括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左纵梁之间以及所述右门槛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分别连接有边梁。
可选地,所述边梁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的第二边梁。
可选地,所述上框架包括上边梁,所述下框架包括与所述上边梁对应的下边梁,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相对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的上下两侧并形成所述第二边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8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