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燃烧等容度计算方法、装置及发动机燃烧分析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68376.8 | 申请日: | 2018-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14 | 分类号: | G01M1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燃烧 计算方法 装置 分析 | ||
1.一种发动机的燃烧等容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一个燃烧周期内的发动机的缸内容积与缸内压力的关系式;
根据所述缸内容积与缸内压力的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燃烧周期内的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
根据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对所述放热率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燃烧周期的总放热量;
将所述总放热量均分为i份子放热量,所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根据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具体为:利用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公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所述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公式为:
其中,所述Qn为所述总放热量,所述为起始曲轴转角,所述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所述为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所述为曲轴转角;
针对每份子放热量,根据其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计算得到其对应的等效压缩比;
依据等容度公式,计算得到等容度,所述等容度公式为:
其中,ηV为等容度,γ为工质比热比,ε为发动机的压缩比,ε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
输出计算得到的所述等容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份子放热量,根据其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计算得到其对应的等效压缩比,具体为:
根据发动机的固有参数,计算得到在发动机的曲轴转角等于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时的缸内容积;
利用等效压缩比公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所述等效压缩比公式为:
其中,所述ε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所述V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对应的所述缸内容积,所述Vh为发动机的排量。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大于等于30。
4.一种发动机的燃烧等容度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一个燃烧周期内的发动机的缸内容积与缸内压力的关系式;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缸内容积与缸内压力的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燃烧周期内的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对所述放热率进行积分运算得到所述燃烧周期的总放热量;
均分单元,用于将所述总放热量均分为i份子放热量,所述i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每份子放热量,根据其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计算得到其对应的等效压缩比;
第五处理单元,用于依据等容度公式,计算得到等容度,所述等容度公式为:
其中,ηV为等容度,γ为工质比热比,ε为发动机的压缩比,ε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
输出单元,用于输出计算得到的所述等容度;
所述第三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利用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公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所述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公式为:
其中,所述Qn为所述总放热量,所述为起始曲轴转角,所述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所述为所述放热率与曲轴转角的关系式,所述为曲轴转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发动机的固有参数,计算得到在发动机的曲轴转角等于放热重心曲轴转角时的缸内容积,利用等效压缩比公式,计算得到每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所述等效压缩比公式为:
其中,所述ε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的等效压缩比,所述Vm为第m份子放热量对应放热重心曲轴转角对应的所述缸内容积,所述Vh为发动机的排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83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换挡机构以及自动驾驶的换挡控制策略
- 下一篇:镜头装置与镜头调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