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柔性衬底表面制备F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5189.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祝柏林;陶冶;杨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衬底 表面 制备 掺杂 sno2 透明 导电 薄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柔性衬底表面制备F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将55~90wt%的锡粉末、5~25wt%的二氧化锡粉末和5~20wt%的二氟化锡粉末混合,压制成型,烧结,制得靶材。将靶材固定到磁控溅射系统的靶座上,将柔性衬底固定到衬底支架上;再将磁控溅射系统的腔体抽真空至压强小于3×10‑3Pa,通入Ar与O2;通入的Ar与O2流量比为1∶(0.05~0.25)。再于室温条件下采用偏压射频溅射技术,在柔性衬底表面制得F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溅射时,溅射气压为0.2~3Pa,溅射功率为15~75W,衬底负偏压为0~100V。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环境友好和适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制品具有低电阻率、高透明性、稳定性优和力学性能良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柔性衬底表面制备F掺杂SnO2透明导电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优异的透明度等光电特性,已在光伏电池组件、平面显示器、触控面板、发光二极管(LEDs)和气敏传感器等不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各种TCO薄膜材料中,氧化铟锡(ITO)薄膜材料具有透光性好、面电阻低和工艺成熟等优点。但铟矿储量稀少且分散,开采和回收困难,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ITO薄膜的成本将不断攀升。相对于ITO薄膜,F掺杂SnO2(FTO)薄膜的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相对较低(不含昂贵的铟元素),经济环保,同时薄膜还具有对可见光透光性好、紫外吸收系数大、电阻率低、热稳定性高、化学性能稳定以及室温下抗酸碱能力强等优点。因此,FTO薄膜被作为ITO薄膜的替换用品被开发利用,可被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电致变色玻璃等领域。
制备FTO薄膜的方法主要有喷雾热解(spray pyrolysis)、溶胶-凝胶(sol-gel)、脉冲激光沉积(PL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等,其中:喷雾热解和化学气相沉积应用最为广泛。近年来,随着光电显示器件趋向于柔性显示方向发展,人们对薄膜的制备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述方法中,喷雾热解和化学气相沉积通常需在高温下(400℃)沉积或进行退火处理,无法满足低能耗原则以及在有机柔性衬底类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要求。PLD技术可以在衬底温度相对较低甚至是室温条件下沉积FTO薄膜,但是 PLD技术不宜制备大面积薄膜,较难实现工业化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5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