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耐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4093.6 | 申请日: | 2018-10-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 发明(设计)人: | 陆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C04B33/132;C04B33/135;C04B33/13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浸入 多孔耐热陶瓷 氢氧化钠溶液 高岭土 烧结 制备 破碎机 陶瓷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氯化钾 粉煤灰 聚乙烯蜡 耐热性能 一次干燥 煤矸石 石英砂 水洗砂 沥干 球磨 收缩 取出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耐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煤矸石、石英砂、粉煤灰和水洗砂混合,经破碎机粉碎成10mm以下的颗粒;加入高岭土、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聚乙烯蜡、水,混合,球磨10~12h;压制成型,压力为500~600MPa,时间为15~20min;于500~700℃条件下烧结1~2h,自然冷却;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沥干;再次浸入,重复三次以上;最后一次干燥后,再放置于150℃条件下干燥12h以上;于600~1200℃条件下烧结2~3h,自然冷却,即可。本发明高岭土的加入可以使陶瓷收缩小,提高耐热性能。多次浸入含有氯化钾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高陶瓷的致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耐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耐热陶瓷是能在高温条件下承受静态或动态的机械负荷的陶瓷。具有高熔点,较高的高温强度和较小的高温蠕变性能,以及较好的耐热震性、抗腐蚀、抗氧化和结构稳定性等。高温结构陶瓷包括高温氧化物和高温非氧化物(或称难熔化合物)两大类。高温结构材料的出现,弥补了金属材料在高温时不耐氧化,易腐蚀的弱点。耐热陶瓷有很多类型:
氧化铝陶瓷是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它的熔点很高,可作高级耐火材料,如坩埚、高温炉管等。利用氧化铝硬度大的优点,可以制造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刚玉磨球机,用来研磨比它硬度小的材料。用高纯度的原料,使用先进工艺,还可以使氧化铝陶瓷变得透明,可制作高压钠灯的灯管。
氮化硅陶瓷也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密度小、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它还能抵抗冷热冲击,在空气中加热到1000以上,急剧冷却再急剧加热,也不会碎裂。正是氮化硅具有如此良好的特性,人们常常用它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
氮化硼陶瓷,外观与性状:润滑,易吸潮.氮化硼是白色、难溶、耐高温的物质。将B2O3与NH4Cl共熔,或将单质硼在NH3中燃烧均可制得BN。通常制得的氮化硼是石墨型结构,俗称为白色石墨。另一种是金刚石型,和石墨转变为金刚石的原理类似,石墨型氮化硼在高温(1800℃)、高压(800Mpa)下可转变为金刚型氮化硼。这种氮化硼中B-N键长(156pm)与金刚石在C-C键长(154pm)相似,密度也和金刚石相近,它的硬度和金刚石不相上下,而耐热性比金刚石好,是新型耐高温的超硬材料,用于制作钻头、磨具和切割工具。
碳化硼材料具有质量轻、高硬度、高耐磨损、高耐冲击、吸收中子等性能,在高技术工业、核电技术、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重要的战略物资材料,具有广泛的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孔耐热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陶瓷耐热性能好,致密度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多孔耐热陶瓷,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煤矸石120~130份、石英砂20~40份、粉煤灰30~40份、水洗砂2~5份、高岭土10~20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0~80份、聚乙烯蜡3~10份、水100~120份。
作为优选,多孔耐热陶瓷,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煤矸石125份、石英砂30份、粉煤灰35份、水洗砂3份、高岭土15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60份、聚乙烯蜡7份、水110份。
作为优选,多孔耐热陶瓷,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煤矸石120份、石英砂20份、粉煤灰30份、水洗砂2份、高岭土10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0份、聚乙烯蜡3份、水100份。
作为优选,多孔耐热陶瓷,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煤矸石130份、石英砂40份、粉煤灰40份、水洗砂5份、高岭土20份、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80份、聚乙烯蜡10份、水12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4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