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61243.8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源 |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晓霞;于洁 |
| 地址: | 36232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菌落 培养皿 提取装置 外边缘 盖子 划痕 防交叉污染 提取机构 提取器 微生物 传统提取 辅助提取 盖子打开 盖子内壁 交叉感染 旋动 充气球 传统的 单一性 活动环 吸出管 包覆 充气 负压 吸出 吸入 对准 进口 配合 保证 | ||
1.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其结构包括菌落提取器(1)、培养皿(2)、盖子(3),所述的盖子(3)与培养皿(2)相配合,所述的培养皿(2)被盖子(3)包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菌落提取器(1)安装在盖子(3)内壁中央,所述的菌落提取器(1)与盖子(3)固定连接,所述的培养皿(2)外径与盖子(3)内径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落提取器(1)由固定环(101)、活动环(102)、提取机构(103)、辅助提取机构(104)构成,所述的固定环(101)固定安装在盖子(3)内壁中央,所述的固定环(101)与活动环(102)相配合,所述的活动环(102)安装在固定环(101)外侧,所述的辅助提取机构(104)与活动环(102)机械连接,所述的辅助提取机构(104)与提取机构(103)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机构(103)由第一固定轴(1031)、第一弹簧(1032)、活动板(1033)、三角形垫层(1034)、菌落吸进口(1035)、活动管壁(1036)、第二弹簧(1037)、吸出管(1038)、限位杆(1039)构成,所述的第一固定轴(1031)贯穿活动板(1033的一端,所述的活动板(1033)远离第一固定轴(1031)的一端与三角形垫层(1034)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1032)与活动板(1033)相连接,所述的活动管壁(1036)与吸出管(1038)相连接,所述的菌落吸进口(1035)与活动管壁(1036)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管壁(1036)与第二弹簧(1037)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1037)设于活动管壁(1036)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提取机构(104)由充气球(1041)、一号管(1042)、防回气机构(1043)、固定管(1044)、二号管(1045)构成,所述的充气球(1041)与一号管(1042)相连接,所述的一号管(1042)与二号管(1045)相通,所述的二号管(1045)与提取机构(103)相连接,所述的防回气机构(1043)与一号管(104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生物划痕培养皿底部外边缘的防交叉污染菌落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回气机构(1043)由限位板(10431)、第三弹簧(10432)、梯形垫层(10433)、防回气活动板(10434)、矩形限位板(10435)、第二固定轴(10436)构成,所述的限位板(10431)通过第三弹簧(10432)与防回气活动板(10434)相连接,所述的防回气活动板(10434)的一端被第二固定轴(10436)贯穿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源,未经李秋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12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