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50946.0 | 申请日: | 2018-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1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力方;胡泽妍;赵元;胡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14 | 分类号: | H04W52/14;H04W52/24;H04W52/28;H04W52/32;H04W52/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nb iot 系统 终端 发射 功率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发射功率抬升过高导致NB‑IoT系统的上行干扰过高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判断第一终端是否进行覆盖增强等级的升级;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距离第一终端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满足信号接收电平条件的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根据终端数量确定第一终端的前导码功率偏移量;根据前导码功率偏移量确定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本发明用于降低NB‑IoT系统的上行干扰,并有效抑制基站底噪的抬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是基于3GPPLTE标准协议演进的物联网技术,具有频谱资源利用率高、支持大量中低速用户、深度覆盖以及降低终端功耗等诸多优势,主要面向中低速率、深度覆盖、低功耗、大连接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NB-IoT系统的网络架构如图1a所示,包括:NB-IoT系统的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E)、基站(eNodeB)、分组核心网(EPC)、IoT平台(连接管理平台)以及应用服务器。目前,NB-IoT系统支持三种CEL(Coverage EnhanCELment Level,覆盖增强等级),参见图1b所示,分别为CEL0(MCL(Minimum Coupling Loss,最小耦合损耗)为144dB)、CEL1(MCL为154dB)以及CEL2(MCL为164dB)。其中,CEL0、CEL1以及CEL2按照等级由高到低顺序的排序为:CEL2>CEL1>CEL0。
实际情况中,当NB-IoT系统的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在CEL1以及CEL2时,终端均采用最大发射功率,由此导致NB-IoT系统中产生较高的上行干扰,基站底噪抬升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终端发射功率抬升过高导致NB-IoT系统的上行干扰过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NB-IoT系统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第一终端是否进行覆盖增强等级的升级;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获取距离第一终端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满足信号接收电平条件的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
根据终端数量确定第一终端的前导码功率偏移量;
根据前导码功率偏移量以及第一终端路径损耗确定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
由此可见,本发明在第一终端的覆盖增强等级升级为CEL1或者CEL2时,能够根据在第一终端预设距离范围内受到第一终端干扰的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灵活确定第一终端的前导码功率偏移量,并根据上述前导码功率偏移量以及第一终端路径损耗灵活确定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其中,由于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会影响NB-IoT系统的系统资源占用率以及当前覆盖增强等级下第二终端的信号质量,因此通过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确定第一终端的前导码功率偏移量能够实现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与NB-IoT系统的系统资源占用率之间的匹配、以及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与第二终端的信号质量之间的匹配;同时,本发明引入基站到第一终端的路径损耗以实现第一终端的发射功率与基站到第一终端的路径损耗之间的匹配,使得第一终端不再固定采用最大发射功率,从而有效降低了NB-IoT系统的上行干扰,并有效抑制基站底噪的抬升。
可选地,信号接收电平条件具体为:
终端的信号接收电平在第一终端对应的信号接收电平浮动门限区间内;
则获取距离第一终端预设距离范围内且满足信号接收电平条件的第二终端的终端数量具体为:
确定距离第一终端预设距离范围内的第三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0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