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0566.9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辻勇佑;铃木克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刘宁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内燃机 装置 | ||
提供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在由中间冷却器配管连结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与进气岐管的空气入口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中间冷却器配管的车辆搭载性,并且能够抑制进气装置的振动。进气装置具备连结空气入口部(63A)与空气出口部(34B)的中间冷却器出口配管(35),空气入口部向上开口。中间冷却器出口配管具备:上游侧管部(64),其从空气出口部延伸到进气岐管(27)的前部;以及下游侧管部(65),其连结上游侧管部和空气入口部。下游侧管部包含:软管(67),其设置于空气入口部侧;以及中间管部(66),其设置在软管与上游侧管部之间且比软管的刚性大,中间管部固定在进气岐管的上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于内燃机的进气岐管的上游端部的进气管道结构,已知如下进气管道结构:具备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具有经由配管而与中间冷却器的进气出口部连接的进气入口部,使进气管道的进气入口部与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朝向相同的方向(参照专利文献1)。
该进气管道结构与进气管道的进气入口部和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朝向相反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配管的长度,抑制从中间冷却器流入进气管道的进气的压力损失增大。
专利文献1:特开2017-656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这种现有的进气管道结构中,虽然能够缩短进气管的长度,但需要用弯曲成U字形的配管连结进气管道的进气入口部与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
因此,在具有内燃机的后方空间较小的发动机室的车辆的情况下,难以设置配管。而且,若不将配管的中间部固定于车体,则配管的振动可能会增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在由中间冷却器配管连结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与进气岐管的空气入口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中间冷却器配管的车辆搭载性,并且能够抑制进气装置的振动。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具备:发动机主体,其设置于发动机室且其气缸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排列;进气岐管,其装配在上述发动机主体的车辆宽度方向侧部,其后部设置有空气入口部;中间冷却器,其设置在上述进气岐管的前方,其后部设置有空气出口部;以及中间冷却器配管,其连结上述进气岐管的上述空气入口部与上述中间冷却器的上述空气出口部,上述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入口部向上开口,上述中间冷却器配管具备:上游侧管部,其从上述空气出口部延伸到上述进气岐管的前部;以及下游侧管部,其连结上述上游侧管部和上述空气入口部,上述下游侧管部包含:第1下游侧管部,其设置于上述空气入口部侧;以及第2下游侧管部,其设置在上述第1下游侧管部与上述上游侧管部之间,比上述第1下游侧管部的刚性大,上述第2下游侧管部固定在上述进气岐管的上部。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发明,在由中间冷却器配管连结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出口部与进气岐管的空气入口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中间冷却器配管的车辆搭载性,并且能够抑制进气装置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车辆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2是从后侧观看具备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的车辆的前部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0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气门内燃机
- 下一篇:一种氢氧回收利用系统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