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交车动态易燃挥发物质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40390.7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余岑;李如意;刘红恩;汪洋;陈强;苏含;王俊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芯核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1N33/2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动态 易燃 挥发 物质 监测 传感器 布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公交车动态易燃挥发物质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根据目标监控区域和单一探测器的有效监测面积在公交车内设置多个基准安装位置并标记为H0;S3、建立探测点集合,并将各基准安装位置H0均记录到探测点集合中;S4、设置多个车速值Y1、Y2……Yn,获取各车速值Yr下公交车内对应的补充安装位置并标记为Hr,r∈{1、2……n};S5、绘制二维坐标图,在坐标图中标记各基准安装位置H0和各补充安装位置Hr。本发明提供的传感器布置方法,能够根据车辆的面积,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车速引起车箱内气流的变化布置探测器,使得易燃挥发性物质的流向能够被探测器准确获得,提高检测精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动态易燃挥发物质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公共场所的公共安全,以防止因为某些易燃挥发性物质在公共场所因为起火或爆炸导致意外的伤害,这些物质通常是被禁止携带的。
为了避免一些人为因素,这些危险物质被带到交通工具上,现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均设置有安检设施,来检测这些易燃挥发性物质。但是对于城市公交系统来说,因为公交车的数量多、行车线路复杂、乘客分散且流动性大,机场或火车站等所采用的安全检查设施很难被使用。
公交车内的人员密度更大,产生危险所造成的损失更严重,近年来,各地因为公交车起火等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数量呈增长状态,如何能够及时检测易燃挥发性物质,是公交系统一直难以解决也无法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公交车动态易燃挥发物质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公交车动态易燃挥发物质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公交车内目标监控区域,获取单一探测器的有效监测面积;
S2、根据目标监控区域和单一探测器的有效监测面积在公交车内设置多个基准安装位置并标记为H0,多个基准安装位置上安装的探测器的有效监测面积之和全面覆盖公交车内目标监控区域;
S3、建立探测点集合,并将各基准安装位置H0均记录到探测点集合中;
S4、设置多个车速值Y1、Y2……Yn,获取各车速值Yr下公交车内对应的补充安装位置并标记为Hr,r∈{1、2……n};补充安装位置Hr均为车速值Yr下公交车内的空气流速变化位置点;
S5、绘制二维坐标图,在坐标图中标记各基准安装位置H0和各补充安装位置Hr;
S6、从二维坐标图中提取密集点区域,并获取各密集点区域的中心点,密集点区域内任意两个相邻的点之间的距离均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对应每一个中心点均设置一个有效安装范围;
S7、逐一判断各密集点区域的中心点所在的有效安装范围内是否包含有基准安装位置H0;
S8、有,则将该中心点记录到探测点集合中,并从探测点集合中删除该中心有效安装范围内包含的基准安装位置H0;
S9、否,则将该中心点补充到探测点集合中,并在探测点集合中包含的各点位置上安装探测器。
优选的,各基准安装位置H0均位于座椅下,且各基准安装位置H0分别对应不同的座椅。
优选的,步骤S7中,中心点所在的有效安装范围为中心点所对应的座椅。
优选的,步骤S7中,判断密集点区域的中心点所在的有效安装范围内是否包含有基准安装位置H0的方法为:首先判断密集点区域内是否包含有基准安装位置H0,否,则执行步骤S9;是,则获取密集点区域的中心点所在的有效安装范围,并判断该有效安装范围内是否包含有基准安装位置H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芯核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芯核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0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