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抛光去除铝系金属后壳表面刀纹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7074.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4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侯敏;刘立军;杨远桥;李国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B24D13/00;C09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王科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轮组 抛光 刀纹 去除 铝合金产品 定位治具 铝系金属 抛光轮 后壳 宽度选择 抛光压力 金属刀 拉丝机 转动轴 进给 拉丝 叠加 加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抛光去除铝系金属后壳表面刀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定位治具固定在拉丝机工作台上,同时取CNC加工后的铝合金产品固定在定位治具上;S2、根据铝合金产品所需的抛光宽度选择抛光轮组的宽度,抛光轮组的宽度通过调抛光轮的叠加个数进行调整;之后,将抛光轮组固定在拉丝转动轴上;S3、设置抛光轮组的高度来调整抛光压力;S4、设置抛光轮的转速和进给频率等。本发明的优点是:本方案去金属刀纹工艺的特点是加工时间短,可测刀纹深度,去除率高,成本低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抛光去除铝系金属后壳表面刀纹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传统抛光打磨金属表面精加工刀纹主要采用砂材手工打磨和砂材机械打磨。存在以下缺点和难度:
1.素材表面刀纹程度不能判断;
2.传统抛光打磨刀纹效率低,抛光后检验刀纹是否去除的准确率低,传统重复抛光打磨只能加大去除刀纹量,不能提高抛光打磨精度;
3.表面去除量不一致,抛光不均匀,误判率高;
4.有深磨痕和砂印等缺陷;
5.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抛光去除铝系金属后壳表面刀纹工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抛光去除铝系金属后壳表面刀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将定位治具固定在拉丝机工作台上,同时取CNC加工后的铝合金产品固定在定位治具上;
S2、根据铝合金产品所需的抛光宽度选择抛光轮组的宽度,抛光轮组的宽度通过调抛光轮的叠加个数进行调整;之后,将抛光轮组固定在拉丝转动轴上;
S3、设置抛光轮组的高度,直至抛光轮组与铝合金产品表面接触,通过调整拉丝转动轴的受到的压力来调整抛光轮组与铝合金产品的接触量;
S4、设置抛光轮转速和进给频率;
S5、将蜡液或固体抛光蜡涂抹于抛光轮组的表面,根据涂抹次数或喷蜡周期设定蜡量;
S6、启动拉丝转动轴对铝合金产品进行抛光;
S7、抛光拉丝后,与铝合金产品呈20-40度的角度进行目视,即可看到铝合金产品表面的刀纹是否去除或是否在刀纹样板之内,通过反复抛光拉丝,达到去除刀纹的目的。
所述抛光拉丝的工艺的目的是去除凹凸状的CNC刀纹,实现铝合金产品表面的平整光滑。
所述的步骤S2中的抛光轮组中的抛光轮为棉布轮。
所述的棉布轮为依次叠合在一起的防羽棉布或载棉布或府绸棉布,每层棉布之间成波浪型,间隙大,每层棉布45度斜裁,有规则褶皱。
所述的抛光蜡为磨料和蜡体混合熔结而成,所述的蜡体为硬脂酸、软脂酸、油酸或松香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混合;所述的磨料为氧化铝、二氧化硅或刚玉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在所述的抛光蜡中,磨料的质量比例为45%~70%,蜡体的质量比例为55%~30%;熔结温度为50~90℃。
本发明的优点是:
新型拉丝抛光去刀纹工艺的最突出特点之一为:新型拉丝抛光工艺中,每抛光拉丝一次,即可目视判断刀纹程度,无需增加检测设备或苛刻的检测环境,在抛光工位旁边即可检测,使用通用检测LED灯光或自然光即可。可操作性强,拉丝抛光后表面光洁发亮,判断准确性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劲胜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70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管外壁自动除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污染型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