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控制主动空气动力构件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6828.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4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T·D·德梅特里奥;J·R·奥登;F·P·米尔斯特菲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2D3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董均华;王丽辉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控制 主动 空气 动力 构件 系统 方法 | ||
一种机动车辆包括车身。带有具有不同空气动力轮廓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可移动构件设置在车身的外部上。致动器联接到可移动构件并且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构件。传感器配置为在驾驶循环期间检测第二空气动力轮廓与第一空气动力轮廓之间的相对道路载荷。控制器配置为在驾驶循环期间响应于满足第一操作条件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以响应于满足第二操作条件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响应于相对道路载荷为正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机动车辆,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机动车辆的空气动力特征。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在行驶时会扰动其通过的空气。除其他因素外,这种空气扰动对机动车辆的能量消耗有影响。克服由车辆通过而产生的风阻和湍流要消耗能量,该能量必须从车辆的燃料、电力或其他储存的能量中获得。风阻和湍流越大,燃料消耗越大,燃料经济性越低。因此,通常在设计车辆时要考虑到空气动力性能。在传统的车辆设计中,空气动力特征通常是车辆外部的固定车身结构。然而,最近,在一些车辆上实施了可主动移动的空气动力特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机动车辆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的外部上的可移动构件。可移动构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具有第一空气动力轮廓,且第二位置具有不同于第一空气动力轮廓的第二空气动力轮廓。车辆另外包括联接到可移动构件的致动器。致动器配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致动可移动构件。该车辆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配置为在驾驶循环期间检测第二空气动力轮廓与第一空气动力轮廓之间的相对道路载荷。车辆还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为在驾驶循环期间响应于满足第一操作条件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响应于满足第二操作条件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响应于相对道路载荷为正而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条件包括车辆加速度低于校准的加速度阈值并且车辆速度高于校准的速度阈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操作条件包括检测到的车辆速度,并且控制器配置为基于致动器设置来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一位置,该致动器设置是基于检测到的车辆速度从查找表获得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器配置为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连续地致动可移动构件。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构件具有第三位置,该第三位置具有第三空气动力轮廓,该第三空气动力轮廓不同于第一空气动力轮廓和第二空气动力轮廓。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致动器还配置为将可移动构件致动到第三位置,并且控制器还配置为响应于相对道路载荷为负,控制致动器将可移动构件移动到第三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控制车辆的方法包括检测第一车辆操作状况,并且响应于检测到第一车辆操作状况,经由控制器将联接到主动空气动力装置的致动器自动控制到第一设置。该方法还包括检测第二车辆操作状况,并且响应于在第一设置中利用致动器检测到第二车辆操作状况,经由控制器将致动器自动控制到第二设置。该方法还包括经由控制器确定第二设置和第一设置之间的相对道路载荷,并且响应于相对道路载荷为正,经由控制器将致动器自动控制到第一设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操作条件包括车辆加速度低于校准的加速度阈值并且车辆速度高于校准的速度阈值。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致动器配置为在第一和第二设置之间连续致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相对道路载荷为负,经由控制器将致动器自动控制到第三设置,其中第二设置在第一设置和第三设置之间。这样的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经由控制器确定第三设置和第二设置之间的第二相对道路载荷,并且响应于第二相对道路载荷为正,经由控制器将致动器自动控制到第二设置。这样的实施例可以包括将第二设置存储在非易失性车辆存储器中以便在随后的驾驶循环期间进行访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8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磁流变阻尼器的致动系统
- 下一篇:动力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