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36322.3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1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福;李博雅;王江;王伟;韩晨旭;纪毅;师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2C3/02 | 分类号: | A62C3/02;A62C37/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 代理人: | 范国锋;刘冬梅 |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人 机群 作业 无人机 灭火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无人灭火系统包括:携带有电子感应设备的主无人机和可携带灭火弹的副无人机,在所述主无人机四周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无人机系统提供飞行动力,在所述主无人机下部安装有为电子感应设备提供降温的冷却装置,其中,本发明的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通过主无人机与副无人机的协同工作,再由地面消防员通过控制pc机,在合适的时机切断电磁抓钩的电力供应,来实现灭火弹的精准投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系统,特别涉及基于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在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当这些高楼大厦内部发生火情时,由于楼层太高,高压水枪通常无法对其有效灭火,而且消防设备很难及时的运输到起火区域进行灭火,对于目前这种情况,通常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无人机携带灭火弹起飞,并将灭火弹投放到起火区域从而实现灭火。然而由于环境和火情的复杂,比如火情较大时单个的小型无人机由于自重较轻,而火势产生的气浪过大从而无法靠近火场;而大型的无人机由于较为笨重,机动性不强从而无法满足某些精细的作业。
消防安全一直是民生的焦点,其不仅关系到巨大的财产损失也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同时火灾扑灭也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对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层建筑大量出现,但目前城市消防部队配备的消防车大都在50米以下,对于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却束手无策,同时,由于私家车的普及,道路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对消防车的快速救援造成困难。另外一些急难险重的情况,比如海上船舶灭火、森林灭火、武器库和核电站灭火等等极端情况,常规地面救援手段都有局限,而且对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
除常规灭火装备外,虽然目前市面上也发明了各种类型的灭火系统,但究其原理,大都采用地面喷射或发射方式,由地面设备或人员接近火源喷射灭火剂、投掷或发射灭火弹进行灭火,但考虑到人身安全、运输方便快捷、空间活动受限、投射精度等因素,现有灭火系统对急难险重情况下的火灾救援不够灵活且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如何设计和研发一套安全、快速、精确、适用于各种急难险重情况下的灭火系统成为业界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无人灭火系统包括:携带有电子感应设备的主无人机和可携带灭火弹的无人机主体,在所述主无人机四周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无人机系统提供飞行动力,在所述主无人机下部安装有为电子感应设备提供降温的冷却装置,因此本发明通过主无人机与副无人机的协同工作,再由地面消防员通过控制pc机,在合适的时机切断电磁抓钩的电力供应,来实现灭火弹的精准投放,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一种基于无人机群组作业的无人机灭火系统包括:携带有电子感应设备的主无人机和可携带灭火弹的副无人机,
在所述主无人机四周安装有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为无人机系统提供飞行动力,
在所述主无人机下部安装有为电子感应设备提供降温的冷却装置。
其中,在所述副无人机底部安装有用于抓取灭火弹的电磁抓钩,在所述灭火弹顶面设置有用于与电磁抓钩扣合的电磁槽,所述电磁抓钩外部结构为圆柱状,并且圆柱直径小于电磁槽的直径,
优选地,多组副无人机的电磁抓钩可协同带动大型灭火弹,所述电磁槽分布在灭火弹的左右两侧,
地面消防员通过pc机,接收到主无人机传输信息,并在合适的时机切断电磁抓钩的电力供应,来实现灭火弹的精准投放,
优选地,在所述电磁抓钩之间连接有应急切断的电源线。
其中,所述主无人机上携带的电子感应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3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