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7692.0 | 申请日: | 2018-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8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邵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51/00 | 分类号: | D03D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摩擦力 反馈 上下 织轴 协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首先通过50标距金属引伸计和纳米压痕仪InSEM,协同嵌入式系统分别进行同轴下不同织物表面的应力以及不同织物表面上的摩擦力数据的获取,然后通过嵌入式系统实时比较采集到的同轴下不同织物表面的应力和摩擦力数据的大小,从而判断织物被拉伸或被挤压;最后基于嵌入式系统计算出摩擦力最佳补偿值,传递给“摩擦力协同控制装置“输入端,由其传递个给织机探纬器输入端,由探纬器对织轴的转速进行修正,实现对拉伸或变形最严重的品种进行修正的同时,对其他品种的影响最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某一时刻,织物表面的变形取决于多品种共轴下表面自发性失稳和拉伸挤压变形哪个最先发生,而织物表面的变形伴随纱线的重要性能指标(如条干不匀、断裂功等)的降低,当这些性能参数低于需求值时,判定织物表面变形。
随机变量yi(i=1,2,…,n)为第i次在摩擦界面上摩擦力对纱线条干不匀的直接影响。可见,纱线与上轴、织物与下轴之间的摩擦力大小是引发织物表面拉伸挤压变形的主要因素,因此,厄需构建一种可以测算纱线与上轴、织物与下轴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并通过调整,做到反馈,实现上下织轴协同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摩擦力反馈的上下织轴协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织物运动过程中,利用钢刀切割不同织物之间的连接部分使其分离,在此切割过程中,采用的50标距金属引伸计通过读取织物表面的应力和位移数据实时输出织物表面应力应变数据,基于嵌入式系统,得到同轴下不同织物表面的应力fi(i=1,2,3);
同时利用纳米压痕仪InSEM采集织物织造过程中表面压入的载荷和参量(比如位移、弹性模量等),实时输出压痕的载荷-压深曲线,通过嵌入式系统将其转化为不同织物表面上的摩擦力数据fj(j=1,2,3);
S2、通过嵌入式系统实时比较采集到的同轴下不同织物表面的应力和摩擦力数据的大小,从而判断织物被拉伸或被挤压;正常情况下,所有织物的应力应等于摩擦力;若所有织物的应力均大于摩擦力,则判定织物表面被拉伸;若某一织物的应力小于摩擦力,则判定该织物表面被挤压;
S3、基于嵌入式系统计算出摩擦力最佳补偿值,传递给“摩擦力协同控制装置“输入端,由其传递个给织机探纬器输入端,由探纬器对织轴的转速进行修正,实现对拉伸或变形最严重的品种进行修正的同时,对其他品种的影响最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1、由嵌入式系统分别选择摩擦力的最大值fjmax和应力的最大值fimax,计算最大应力与最大摩擦力之比,得到极限拉伸度a;
S32、计算不同织物的被拉伸分摊系数αi(i=1,2,3),即:αi=(fi/fj)*a.按照摩擦力贡献的大小,在t时刻,利用分摊系数对摩擦力进行修正;
S33、基于嵌入式系统计算得到修正的摩擦力αifj(i,j=1,2,3)的最大值,并测算输出不同织物表面应力fi(i=1,2,3)与修正摩擦力αifj之间的偏差Δf=fi-αifj,将Δf视为补偿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76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纺织梭上的定位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蜂窝状面料及其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