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架式车身后舱结构及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3983.2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1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坚;高峰;刁克河;祝团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刘翔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框架 车身 后舱 结构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框架式车身后舱结构及焊接方法,包括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后部第一横梁总成、后部第二横梁总成、电池箱框架辅助固定梁、蓄电池横梁以及工艺梁,其中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的底端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的底端之间安装所述工艺梁。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车身后舱的焊接质量和焊接变形的焊接工艺,减少焊缝返修量和尺寸调校,保证车身后舱的焊缝质量和结构尺寸,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框架式车身后舱结构及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视节能、环保,减轻汽车自重以降低能耗已成为各大汽车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基于此,车身轻量化技术正逐步被汽车行业所使用,这也是目前各汽车制造商采用的主要减重手段之一。
目前车身轻量化技术主要体现在车身大面积使用质量更轻、耐腐蚀性好、力学性能更好的铝合金材料,通过车身材料上的优化,使整个车身制造完成重量可以降低30%甚至更多。但是,新的车身轻量化材料,也为车身尺寸控制带来了很大挑战。
目前框架式铝合金车身后舱结构采用铝板材、铝型材通过焊接而成,但铝合金材料具有表面易氧化、高温塑性差、导热快、胀系数大等特点,铝合金焊接容易产生气孔、裂纹、变形等缺陷,给其焊缝质量和焊接变形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着车身后舱的焊缝质量和结构尺寸,一方面车身后舱结构空间狭小,焊接可达性(指使每条焊缝都能施焊,即保证焊缝周围有供焊工自由操作和焊接装置正常运行的条件)差,焊缝数量多,焊接热输入量大,焊缝补焊返修量大,焊缝质量和焊接变形难以控制;另一方面车身后舱下部是开放式结构,下部开口尺寸很难控制。如果没有良好的焊接工艺,车身后舱的焊缝质量和尺寸合格率很难保证,因此为车身后舱的质量带来很大风险。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中国发明专利(CN107971611A)公开了一种框架式结构铝合金焊接副车架的加工方法,包括:将铝合金管材、铝合金板材和铝合金型材焊接成一个框架式的结构,从而得到框架式结构铝合金焊接副车架。上述加工方法虽然克服了传统铁板冲压焊接工艺中的高强钢板冲压焊接后的产品笨重,减重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减少了焊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铝合金焊接副车架的整备质量,但是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上述框架式结构铝合金焊接副车架的下部属于开放式结构,未能提供合理有效的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框架式结构铝合金焊接副车架的焊接为一体成型的,导致单个工位上焊接热输入量过大,焊接变形大,尺寸不易保证。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身后舱焊缝质量和结构尺寸变形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且能减少焊缝返修量和尺寸调校的框架式车身后舱结构及焊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框架式车身后舱结构,包括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后部第一横梁总成、后部第二横梁总成、电池箱框架辅助固定梁、蓄电池横梁以及工艺梁,其中所述后部第一横梁总成的两端分别安装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的顶端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的顶端通过所述后部第二横梁总成相连,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之间还安装有所述电池箱框架辅助固定梁、所述蓄电池横梁、工艺梁,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的顶端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的顶端之间安装所述电池箱框架辅助固定梁,所述蓄电池横梁位于所述后部第二横梁总成的下方,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的底端以及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的底端之间安装所述工艺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后部第一侧总成的结构与所述车身后部第二侧总成的结构相同,对称分布在所述后部第二横梁总成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卸车驾驶室骨架B柱
- 下一篇:一种汽车前端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