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美托哌丙嗪的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23092.7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戈;李斌峰;苑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明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17/06 | 分类号: | C07D41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蒋慧妮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美托哌丙嗪 新工艺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制备美托哌丙嗪的新工艺,在反应器中,以邻氟苯硫酚和邻硝基对甲砜基氯苯为原料,在丙酮中反应得2‑(2‑氟苯基硫基)‑5‑(甲基磺酰基)硝基苯;然后加乙醇、三氯化铁加热反应,生成2‑(2‑氟苯基硫基)‑5‑(甲基磺酰基)苯胺;再加入二甲基亚砜,加入NaH,升温反应,降至室温后加入水搅拌,制得2‑甲磺酰基‑10H‑吩噻嗪;随后加10‑乙酰基‑2‑甲亚砜基‑10H吩噻嗪,氢氧化钾反应制得10‑乙酰基‑2‑甲磺酰基‑(5‑亚砜基)‑10H吩噻嗪;再加入丙酮,通过浓缩萃取,得到10‑乙酰基‑2‑甲磺酰基‑10H吩噻嗪的二氯甲烷溶液,降温后加哌啶‑4‑甲酰胺,加醋酸硼氢化钠,反应过滤,滤饼打浆得美托哌丙嗪;本发明通过优化反应路线和反应条件,使得最终收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产品纯度高达99.3%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美托哌丙嗪的新工艺,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癌症发病率逐年升高,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化疗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其中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由化疗引起的严重恶心呕吐导致了市场对止吐药的需求持续增长。能完全预防恶心呕吐,对所有病人都有效果的止吐药仍有待开发。
美托哌丙嗪(1)是属于吩噻嗪家族的药物,用于预防恶心呕吐,是多巴胺D2、D3受体抑制剂,不穿过血脑屏障,因此没有中枢副作用,也没有心血管副作用。美托哌丙嗪被欧盟批准的上市多年,在法国它的商品名是Vogalene。最近发现在能引起病人剧烈呕吐的非顺铂化疗过程中,美托哌丙嗪可以对另一种止吐药枢复宁起重要的替代作用。
1959年,Jacob等人第一次报导了美托哌丙嗪的合成路线,专利号是DE1092476。其反应过程如下反应所示,
首先用乙酰基保护甲基硫醚吩噻嗪(2)的氮原子,然后氧化中间体(3)的硫醚成砜,同时脱掉乙酰基得到中间体(4),因为中间体(3)结构中有两个硫醚,因此氧化的选择性是关键。中间体(4)和1-溴-3-氯丙烷(5)进行N-烷基化得到中间体(6),最后和哌啶-4-甲酰胺(7)进行N-烷基化得到美托哌丙嗪(1)。路线中,硫醚氧化成选择性氧化成砜是关键步骤,影响产品的收率和纯度。这条路线中氧化这一步选择性不高,纯化复杂,收率低。
1990年,Sindelar等人报导了另一条合成路线(Collect.Czech.Chem.Commun.1990,55,1586–1601)。该方法的反应式如下所示,
其通过邻氟苯硫吩(9)和2-硝基-4-甲磺酰基氯苯(10)反应,得到中间体(11)。中间体(11)还原硝基成胺基,得到中间体(12),然后关环,得到了中间体(4)。1-溴-3-氯丙烷(5)和哌啶-4-甲酰胺(7)进行N-烷基化得到中间体(8),中间体(8)和中间体(4)发生N-烷基化,得到美托哌丙嗪(1)。该路线不用氧化硫醚成砜,而是通过关环来构建甲磺酰基吩噻嗪(4)。但是反应中的两步N-烷基化收率非常低。
2010年,Satyanarayana Reddy等人报导了一条优化的路线(IN No.360/CHE/2010)。该路线对氧化硫醚成砜这一关键步骤做了优化,通过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但选择性依然不高,总收率也只有24%。反应式如下所示:
2016年,Kumar Pramod等人对硫醚进行了分步氧化,将硫醚先选择性氧化成亚砜(14),然后通过N-烷基化连接上1-溴-3-氯丙烷,得到中间体(13)。中间体(13)再继续选择性氧化得到中间体(6),最后N-烷基化得到(1),这种分步氧化的方法仍然没有解决氧化选择性的问题,所以收率仍然不高。反应式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明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暨明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0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