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1817.9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2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叶芳;翟喜成;邹昌平;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潇潇;陈小莲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电池 新能源汽车 控制系统 连接方式 控制指令 运行状态 智能驱动 处理器 上坡状态 汽车运行状态 连接装置 连接状态 驱动电流 使用寿命 用户体验 输出 电连接 驱动力 有效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多个供电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获取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并输出对应的控制指令;多个连接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供电电池上并与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在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控制指令将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切换为第一连接方式;以及在运行状态为非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控制指令将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切换为第二连接方式;处理器还用于控制供电电池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对供电电池的连接状态进行改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力和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燃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以及燃油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因素,工程师们致力于开发具有能源来源的可持续性、具有对环境友好、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的新一代汽车,因此新能源汽车被迅速开发出来。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而目前商用比较成熟的是电动汽车。
在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中往往都配置有供电电池,而由于目前电池储能技术的不足,电池的能量密度无法与燃油汽车所使用的燃油的能量密度相匹配,因此即使新能源汽车具有更高的能量使用效率,但在特殊的运行状态中,例如爬坡状态中,新能源汽车的牵引能力依然无法与燃油汽车相匹配,而当用户在汽车处于特殊的运行状态下可能感受到例如行驶速度缓慢或汽车无法有效前行等问题,以及因为长时间怠速驱动而对新能源汽车造成损坏等事故的发生,因此用户体验低下,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寿命,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新能源汽车在特殊运行状态下驱动力不足、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方法,通过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对供电电池的连接状态进行改变,以改变供电电池的可输出功率或可输出能量,从而提高汽车的驱动力,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延长汽车的续航能力,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驱动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多个供电电池,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并输出对应的控制指令;多个连接装置,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供电电池上并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用于在所述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切换为第一连接方式;以及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非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切换为第二连接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池输出对应的驱动电流。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状态,并输出对应的控制指令,包括:在所述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输出强力驱动指令;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非上坡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续航驱动指令。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切换为第一连接方式,包括:在所述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强力驱动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设置为串联连接方式。
优选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新能源汽车启动的过程中对所述新能源汽车的当前重量进行估算;在所述运行状态为上坡状态的情况下,获取当前坡度;基于所述当前重量以及所述当前坡度生成对应的强力驱动等级;基于所述强力驱动等级对所述串联连接方式进行优化。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非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控制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设置为第二连接方式,包括: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非上坡状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续航驱动指令将所述供电电池的连接方式设置为并联连接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