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厚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6342.4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乐庆;狄国标;李群;王彦锋;杨永达;马长文;白学军;马龙腾;王小勇;沈钦义;韩承良;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C22C38/48;C22C38/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规格 钢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品质厚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包括:在轧制工序中,将未再结晶区轧制分为高温轧制工序和低温轧制工序;所述高温轧制工序包括:精轧一阶段,采用低速大压下工艺,开轧温度为900~930℃,要求累计压下率≥15%,且最大单道次压下率≥12%;所述低温轧制工序包括:精轧二阶段,采用低温大压下工艺,钢板开轧温度为780~820℃,终轧温度760~780℃;轧后机后放钢,快速入水冷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提升以连铸板坯生产厚规格、高强韧性钢板性能的同时也克服了轧制节奏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品质厚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进步,以TMCP态为交货的状态的钢板以其较好的可焊性以及综合性能逐渐取代了以正火为交货状态的钢板。而针对大厚度钢板,TMCP态心部的强韧性匹配以及整个厚度方向的性能均匀性成为其生产工艺的难点。传统工艺旨在强调钢板在再结晶区轧制对奥氏体晶粒细化作用,采用适当的控温厚度进行未再结晶区轧制,并辅以适当的水冷工艺来保障钢板的性能。但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大及对钢板强韧性的性能要求的提高,上述工艺路线难以满足设备大型化对钢板的性能要求。
同时,现有技术中采用连铸坯生产高品质厚规格钢板,但其连铸坯厚度≤360mm,且轧制工艺中均采用两阶段轧制工艺,在中间坯较厚时其待温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轧制节奏及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品质厚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连铸坯生产厚规格,高强韧性钢板的轧制节奏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厚规格钢板的生产方法,在轧制工序中,将未再结晶区轧制分为高温轧制工序和低温轧制工序;
所述高温轧制工序包括:
精轧一阶段,采用低速大压下工艺,开轧温度为900~930℃,要求累计压下率≥15%,且最大单道次压下率≥12%;
所述低温轧制工序包括:
精轧二阶段,采用低温大压下工艺,钢板开轧温度为780~820℃,终轧温度760~780℃;
轧后机后放钢,快速入水冷却。
进一步地,在未再结晶区轧制之前,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
冶炼:采用转炉冶炼,顶吹或顶底复合吹炼,LF炉和RH炉真空处理;
连铸:连铸坯型,厚度350~400mm,压缩比>3.3,宽度1800~2400mm,展宽比1~1.7,纵轧道次累计压下量≥200mm;
加热制度:将钢坯加热至1150~1180℃,总在炉时间为0.9t~1.3t min,均热段在炉时间≥0.15t min,其中t为钢坯厚度;
粗轧阶段:采用低速大压下工艺,开轧温度为1080~1130℃,要求累计压下率≥40%,且最大单道次压下率≥15%。
进一步地,在未再结晶区轧制之前,所述生产方法还包括:
水冷及堆冷工艺:开冷温度为750~790℃,终冷温度340~490℃,水冷采用UFC+ACC联动水冷工艺,轧后钢板快速下线堆冷,保证其自回火以及探伤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冶炼:采用转炉冶炼,顶吹或顶底复合吹炼,LF炉和RH炉真空处理,降低O,H等有害气体以及S的含量;
连铸:连铸坯厚度为400mm,压缩比为5.7,连铸坯宽度2000mm,展宽比1.2,纵轧道次累计压下量263mm;
加热制度:将钢坯加热至1180℃,总在炉时间为390min,出钢温度为117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63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