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14329.5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寿涛;薛静远;贾志桓;傅荣达;武鸿;阎柏屹;潘向阳;吴骁;韩枭;王连冰;李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停车设备 托举式 托车 举升装置 立体车库 托举 底板 升降机构 停车架 底盘 两组 梳齿 移动式框架 车辆底盘 车辆移动 承载机构 底板横向 底板连接 对称设置 驱动电机 水平设置 停车过程 旋转连接 一端连接 移动框架 可升降 承托 多层 竖直 电机 停车 驱动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包括:车辆承载机构,其包括多层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梳齿停车架;托举式停车设备,其包括移动式框架及托举底盘,移动框架上设有升降机构;托举式停车设备能够将车辆移动并托举至梳齿停车架上;其中,托举底盘包括:底板,其水平设置,底板连接升降机构;两组举升装置,其可升降的对称设置在底板横向的两侧;两组托车连杆,托车连杆的一端旋转连接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举升装置;多个驱动电机,其分别连接托车连杆;其中,托车连杆能够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带动举升装置移动到底板的外侧用于承托车辆底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能够提高停车效率及停车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立体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城市土地资源,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路边停车、地面及地下单层停车愈发无法适应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这也成为了制约城市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一现状,立体车库的出现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立体车库被成为“城市空间的节约者”,它的广泛应用,将会大大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从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现有的立体车库主要分为九大类,具体是:升降横移类、简易升降类、垂直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汽车专用升降机。这些立体车库往往将车辆的举升机构和车辆的承载机构连为一个整体,结构相对复杂。
我国的机械式停车设备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其性能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AGV导航技术、激光测距、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为立体车库的智能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大大提高了立体车库的性能。
将车辆举升机构与车辆承载机构分离成为两个独立的机构,可以使立体车库的结构更加简化,也使得车位的数量调整变得更加灵活,大大减少了地面施工的工作量,从而方便对现有的地面一层停车场进行改造。但同时,这也要求整个立体车库系统的运行机制更为复杂,尤其是车辆举升设备作为以移动的个体,其定位、导航等控制需要更加完备。
此外,现有的立体车库基本都是需要驾驶人开进车位或者开进载车平台,由于有些驾驶人的驾驶水平不高,使停车过程耗费时间较长;并且有可能会因为驾驶人的操作失误,导致无法将车辆停在合适的区域,因此可能会对车辆本身造成损伤,给驾驶人带来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其目的之一是采用移动的托举式停车设备将待停车辆移动到车辆承载机构上,无需驾驶人将车辆开进载车平台,以提高停车效率并且提高停车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其目的之二是在托举底盘上设置可移动的举升装置与车辆底盘配合承托待停车辆,通过改变托车连杆的旋转角度能够适应不同车型的车辆的停车需求,同时使停车过程中车辆与托举底盘的结合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停车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包括:
车辆承载机构,其包括多层沿竖直方向分布的梳齿停车架;
托举式停车设备,其包括移动式框架及托举底盘,所述移动框架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托举式停车设备能够将车辆移动并托举至所述梳齿停车架上;
其中,所述托举底盘包括:
底板,其水平设置,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升降机构;
两组举升装置,其可升降的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横向的两侧;
两组托车连杆,所述托车连杆的一端旋转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举升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3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