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件搭载装置以及部件搭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12085.7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1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古川大介;大林辉一;松尾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3/04 | 分类号: | H05K13/04;H05K13/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搭载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部件搭载到基板的部件搭载装置,具备:轴,具有下部和上部;部件保持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位移的状态安装在轴的下部,具有用于通过负压保持部件的吸引孔;弹性体,相对于轴向下方对部件保持部施力;伺服电动机;和控制部,基于预先设定的动作模式控制伺服电动机使部件保持部进行升降动作,升降动作用于将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搭载到基板。控制部有推力限制部,其设定限制伺服电动机的推力的推力限制值,在使部件保持部朝向基板下降时将伺服电动机的推力限制在推力限制值以下。推力限制值在以下范围内设定,范围是在以与推力限制值相同的推力驱动伺服电动机时从部件保持部作用于部件的负荷小于弹性体对部件保持部施力的力的范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部件搭载到基板的装配位置的部件搭载装置以及部件搭载方法。
背景技术
在部件搭载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在为了将部件搭载到基板而使用的部件搭载装置中,需要吸收在搭载动作中因基板的翘曲变形等引起的装配高度位置的变动,并且需要将装配负荷控制为与成为对象的部件相应的适当值,所述装配负荷将部件按压到基板的装配位置。为了实现这种功能,以往已知一种将负荷缓冲用的弹簧嵌入搭载喷嘴而获得的结构,所述搭载喷嘴保持部件并搭载到基板(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227140号公报)。在该专利文献示出的在先技术中,记载了如下例子,即,在用螺旋弹簧等弹性体对吸附喷嘴施力的结构中,基于通过测压元件测量吸附喷嘴的压入量和按压负荷的相关性而获得的近似曲线表达式,来进行搭载动作时的负荷控制。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部件搭载装置是一种将部件搭载到基板的部件搭载装置,具备:轴,具有下部和上部;部件保持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轴的下部,并具有用于通过负压保持所述部件的吸引孔;弹性体,相对于所述轴向下方对所述部件保持部施力;伺服电动机,使所述轴升降;以及控制部,通过基于预先设定的动作模式控制所述伺服电动机,从而使所述部件保持部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升降动作用于将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搭载到所述基板,进一步,所述控制部具有推力限制部,所述推力限制部设定限制所述伺服电动机的推力的推力限制值,并在使所述部件保持部朝向所述基板下降时,将所述伺服电动机的推力限制在所述推力限制值以下,所述推力限制值在以下范围内设定,所述范围是在以与所述推力限制值相同的推力驱动所述伺服电动机时,从所述部件保持部对所述部件作用的负荷小于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部件保持部施力的力的范围。
本公开的部件搭载方法是一种制造通过部件搭载装置将部件搭载到基板的部件搭载基板的方法,所述部件搭载装置具备:轴,具有下部和上部;部件保持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轴的下部,并具有用于通过负压保持所述部件的吸引孔;弹性体,相对于所述轴向下方对所述部件保持部施力;伺服电动机,使所述轴升降;以及控制部,通过基于预先设定的动作模式控制所述伺服电动机,从而使所述部件保持部进行升降动作,所述升降动作用于将所述部件保持部保持的部件搭载到所述基板的装配位置,所述控制部使保持有所述部件的所述部件保持部向所述基板的所述装配位置的上方移动,在如下范围内设定限制所述伺服电动机的推力的推力限制值,所述范围是在以与所述推力限制值相同的推力驱动所述伺服电动机时,从所述部件保持部对所述部件作用的负荷小于所述弹性体对所述部件保持部施力的力的范围,通过基于所述动作模式控制所述伺服电动机,使所述部件保持部朝向所述装配位置下降,在所述部件着落到所述装配位置之前,将所述伺服电动机的推力限制在所述推力限制值以下,在所述部件着落到所述装配位置后,使所述部件保持部上升而使所述部件保持部从着落到所述装配位置的部件脱离。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低负荷区域高精度且稳定地控制装配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搭载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搭载装置所具备的搭载头的结构说明图。
图2B是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部件搭载装置所具备的搭载头的结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2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部件供给管理系统以及部件供给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拼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