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鳖基因组微卫星多重PCR体系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11994.9 | 申请日: | 2018-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辰;朱新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3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基因组 卫星 多重 pcr 体系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公共数据,快速构建中华鳖10×以上多重PCR体系的技术方法,其主要特征在于:1)使用公共数据库,获取中华鳖基因组序列;2)使用MISA软件对中华鳖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使用Primer 3进行批量引物设计,使用使用AutoDimer软件计算多态位点引物序列的相容性;3)保留引物序列相容性最强的10‑12个位点构建多重PCR体系,按照每个位点上游引物0.4μM,下游引物10μM的浓度配制引物预混液,然后将全部位点的引物预混液等体积混合配制多重PCR引物工作液;4)使用常规PCR方法对多重PCR体系进行扩增,使用毛细管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本发明构建的多重PCR体系,标记通量高,基因分型结果准确、快速,可为中华鳖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提供分子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卫星标记多重PCR体系的构建方法,特别是涉及了一种基于中华鳖基因组信息构建微卫星标记多重PCR体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卫星标记是一种共显性的分子标记,由动、植物基因组中多次重复的重复单元(Motif,通常为1~6个碱基)和两侧的侧翼序列构成。微卫星标记具有变异程度高,在基因组中分布广泛,符合孟德尔遗传,易于PCR扩增等特点,是群体遗传、亲子鉴定、遗传管理中最常使用的分子标记。
微卫星标记传统上的基因分型方法是,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PCR产物中不同片段大小的等位基因进行分离,通过银染方式对目的条带进行显色。理论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可以区分1bp-2bp碱基差异的等位基因,但该技术存在处理通量低的技术弊端,通常每个泳道通常只能处理一个位点或一组多重PCR体系,对于标记的扩增性及等位基因分布区间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普及,利用荧光接头,构建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已经成为微卫星标记应用的主流技术。毛细管电泳使用液态基质,具有电泳速度快,分析精读高,可实现自动上样的技术优点,大大增加了微卫星标记的处理通量及基因分型的精度。同时,利用不同颜色荧光接头进行区分,可实现在一个上样孔同时对多组PCR产物的分型。
目前,制约微卫星标记多重PCR体系应用的技术难点在于,微卫星位点的开发项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的发展,公共数据库成为获取微卫星位点序列信息的重要资源。利用公共数据库的资源,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筛选到大量的微卫星序列,用于后期的开发验证工作。
微卫星标记在水产动物的遗传育种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于其他物种,多数水产动物具有极强的繁殖力,一对亲本可产生数以万计的子代个体,这无疑给水产动物的遗传管理增加了不小的技术难度。如何提高微卫星标记的应用效率,降低基因分型的成本,是水产动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多重PCR体系构建,尤其是构建10×以上的PCR体系,为该问题解决提供了技术思路。
中华鳖是我国重要的名特优水产水产养殖品种,我国商品鳖目前的年产量基本稳定在33万吨,约占淡水养殖总量的1.2%。目前,中华鳖的人工选育工作已开展多年,但分子标记的开发研究却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这无疑阻碍了中华鳖遗传育种工作的研究进程。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构建中华鳖10×以上多重PCR的技术方法,可为中华鳖家系鉴定,遗传育种以及群体遗传研究提供研究工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公共数据,快速构建中华鳖10×以上多重PCR体系的技术方法,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1、使用公共数据库,获取中华鳖基因组序列。
2、使用MISA软件对上述中华鳖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查找和定位序列中的微卫星位点。
3、使用Primer 3对上述微卫星位点进行批量引物设计。
4、根据产物大小分布情况,将全部位点按照产物大小进行区间分组,每80bp-100bp设置一个分组区间;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15个标记/套多重PCR体系,合成选取的全部位点的上下游引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1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通量检测多种靶基因的方法
 - 下一篇:基因变异解读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