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放缆作业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07505.2 | 申请日: | 201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7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易明德;高林;余文武;林永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49/38 | 分类号: | B65H49/38;B65H49/30;B61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作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放缆作业车,所述轨道放缆作业车包括:车体、线缆限位装置和放线机构,所述车体适于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环形结构,预铺设的线缆适于贯穿所述环形结构,所述滚筒的外周壁用于对所述线缆限位,所述放线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且位于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后方,所述放线机构适于将从所述环形结构引出的所述线缆铺设到轨道。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放缆作业车,通过设置线缆限位装置,从而对线缆的导向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轨道放缆作业车在放线的过程中,线缆因摆动而挂在车体某处损伤线缆等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轨道放缆作业车的放线效率以及放线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施工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放缆作业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轨道车辆的轨道线缆的放线及敷设还只能通过人工完成。需要事先将线缆盘安装在线缆盘支架上,然后手动将线缆盘的出线端拉出,并且沿敷设线路人工将已经拉出的线缆手动放入线槽。这种传统的手工布线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安全性差,尤其是在高空中的云轨线缆敷设,布线需要攀高作业,风险程度更高,人工敷设难以胜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将线缆从线缆盘中自动拉出并准确放入线槽,实现了线缆的自动敷设的轨道放缆作业车。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放缆作业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适于沿轨道的延伸方向移动;线缆限位装置,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车体,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环形结构,预铺设的线缆适于贯穿所述环形结构,所述滚筒的外周壁用于对所述线缆限位;放线机构,所述放线机构安装于所述车体,且位于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后方,所述放线机构适于将从所述环形结构引出的所述线缆铺设到轨道。
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放缆作业车,通过设置线缆限位装置,从而对线缆的导向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而防止轨道放缆作业车在放线的过程中,线缆因摆动而挂在车体某处损伤线缆等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了轨道放缆作业车的放线效率以及放线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包括:滚筒支架,所述滚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滚筒支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筒支架为多边形框,所述滚筒支架设有支撑凸耳,所述滚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凸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滚筒在第一平面的投影形成为闭合的环形结构,多个所述滚筒中相邻的两个沿所述第一平面的法线方向错开设置,其中多个所述滚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包括第一线缆限位装置和第二线缆限位装置,所述第一线缆限位装置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线缆限位装置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前侧,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缆限位装置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线缆限位装置沿横向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缆限位装置包括第一线缆限位装置和第二线缆限位装置,所述第一线缆限位装置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线缆限位装置限定出用于限定线缆的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前侧,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上方;所述车体包括用于支撑线缆盘的线缆盘支架,所述第一线缆限位装置的滚筒支架安装于所述线缆盘支架,所述第二线缆限位装置的滚筒支架安装于所述车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机构包括导向轮组和放线轮组,所述导向轮组设在所述线缆限位装置的后方,所述导向轮组设在所述放线轮组的上方,所述导向轮组用于支撑从所述环形结构引出的线缆,所述放线轮组用于支撑从所述导向轮组引出的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07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