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化码头装船配载、卸船堆场派位方法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8035.X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2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殷健;刘玉坤;李永翠;杨杰敏;王罡;徐永宁;李波;张玉龙;吴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00 | 分类号: | B65G65/00;B65G67/60;B65G6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王笑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 码头 装船 配载 堆场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码头装船配载、卸船堆场派位方法和系统,首先确定目标船舶上各贝位的坐标,在装船配载时,针对各装载堆场,计算装载堆场与所述目标船舶上各个贝位之间的距离,并选取最小距离对应的贝位为对应装载堆场中待装载集装箱的目标装船贝位;在卸船堆场派位时,针对各贝位,计算贝位至各卸载堆场之间的距离,并选取最小距离对应的卸载堆场为对应贝位上待卸载集装箱的目标卸船堆场。采用目标船舶中各个贝位的位置计算与装载堆场或卸载堆场之间的距离,得到集装箱装船时在船上的贝位位置或卸船时的卸载堆场位置,提高了装船配载或卸船堆场派位与目标船舶之间距离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现有装卸船作业的作业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自动化码头装船配载、卸船堆场派位方法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动化码头操作系统(TOS)使用自动配载和自动堆场派位功能进行码头装卸船计划制定,也即,按照预设策略和规则为需落入堆场的集装箱选择最优位置。
现有的自动配载、自动堆场派位,是以目标船舶的船头船尾位置连线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计算距离集装箱堆场目标位置的距离,根据该距离进行装船配载和卸船堆场派位计划的制定。
但,现有的这种制定方式中,距离的计算不够准确,对装卸船作业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使得大部分水平运输设备执行作业任务的路径距离过长,额外增加了AGV(AutomatedGuided Vehicle,自动引导车)的行驶距离,使得设备执行装卸船作业时的运行时间、能耗、磨损无谓增加,一定程度导致出现AGV派发紧张,严重时会出现岸桥装卸船作业等待AGV送收箱的情况,影响岸桥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码头装船配载、卸船堆场派位方法以及系统,对水平运输设备的作业路径距离进行改进,提高了现有装卸船作业的作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自动化码头装船配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目标船舶上各贝位的坐标;针对各装载堆场,计算装载堆场与所述目标船舶上各个贝位之间的距离,以及针对各装载堆场,选取最小距离对应的贝位为对应装载堆场中待装载集装箱的目标装船贝位。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船舶上各贝位的坐标,具体为:获取并基于目标船舶的船舶信息和靠泊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船舶上各贝位在船长方向上的贝位间距;基于所述目标船舶的中心点坐标和所述贝位间距,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船舶上贝位的坐标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船舶信息和靠泊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船舶上非贝位结构的坐标和其在船长方向上的宽度;则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还包括:基于所述目标船舶的中心点坐标、所述贝位间距、所述非贝位结构的坐标和其在船长方向上的宽度,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
提出一种自动化码头卸船堆场派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确定目标船舶上各贝位的坐标;针对各贝位,计算贝位至各卸载堆场之间的距离;针对各贝位,选取最小距离对应的卸载堆场为对应贝位上待卸载集装箱的目标卸船堆场。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船舶上各贝位的坐标,具体为:获取并基于目标船舶的船舶信息和靠泊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船舶上各贝位在船长方向上的贝位间距;基于所述目标船舶的中心点坐标和所述贝位间距,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船舶上贝位的坐标同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船舶信息和靠泊信息,确定所述目标船舶上非贝位结构的坐标和其在船长方向上的宽度;则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还包括:基于所述目标船舶的中心点坐标、所述贝位间距、所述非贝位结构的坐标和其在船长方向上的宽度,确定所述各贝位的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8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条形煤场双斗轮机尾对尾布置系统
- 下一篇:斗轮堆取料机中的斗轮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