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85286.2 | 申请日: | 201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3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史继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热管 内吸液芯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高分子材料与黏结剂的混合浆料;(2)把配置好的浆料灌入铜热管内部,使浆料均匀的附着在热管内壁;(3)静置一段时间后,加热铜热管使浆料固化在铜热管内壁;(4)向热管中灌入浓硫酸,浓硫酸与铜热管内壁发生反应形成沟槽;(5)倒出浓硫酸,清洗铜管,并加热烘干。由于高分子材料不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所以被高分子材料覆盖的地方没有被浓硫酸腐蚀。烘干之后,在铜管内壁形成一种多孔结构,可以作为铜热管的吸液芯。采用此方法制作的非重力热管在传热性能和使用寿命方面都优于传统方法制作的非重力热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通过工作介质的沸腾和凝结,将热源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以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了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
一般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热管内部被抽成负压状态,充入适当低沸点、易挥发的工作介质。管壁有吸液芯,其多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当热管一端受热时,毛细管中的工作介质迅速蒸发气化,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液体再依靠多孔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到靠近热源的一端。如此循环不止,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外一端。因此,热管具有导热速度快,重量轻,无噪声,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热管几乎可以满足任何换热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热管内部的吸液芯是热管的核心,性能优良的管芯应具有以下特点:(1)足够大的毛细抽吸压力;(2)较小的液体流动阻力;(3)较小的径向热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管芯构造型式有两种,一种是烧结粉末管芯,一种是轴向槽道管芯。烧结粉末管芯具有较高的毛细抽吸压力,较小的径向热阻,但流动阻力较大。轴向槽道式管芯具有较小的流动阻力,较小的径向热阻,但毛细抽吸压力较小。两种类型的管芯都无法同时满足优良吸液管芯的三个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高分子材料与黏结剂的混合浆料;
把上述混合浆料灌入铜热管内部,使浆料均匀的附着在热管内壁;
静置一段时间后,加热铜热管使浆料固化在铜热管内壁;
向热管中灌入浓硫酸,浓硫酸与铜热管内壁发生反应形成沟槽;
倒出浓硫酸,清洗铜管,并加热烘干,烘干之后,在铜管内壁形成一种多孔结构,作为铜热管的吸液芯。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材料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顺丁橡胶和腈纶聚酯纤维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分子材料的体积摩尔浓度范围为0.5mol/L~10mol/L。
进一步地,所述的黏结剂是环氧树脂黏结剂、聚氨酯黏结剂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黏结剂的体积摩尔浓度范围为0.5mol/L~10mol/L。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浆料的黏度范围为0.1Pa·s~6Pa·s。
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浆料均匀附着在热管内壁,附着厚度范围在0.5mm~3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浓硫酸的浓度为70%~98%。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热烘干温度范围为80℃~30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85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重力热管内吸液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稳定型管道散热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