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工件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47012.4 | 申请日: | 2018-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礼;杨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30 | 分类号: | C21D1/30;C21D1/34;C21D1/76;C21D9/00;C23C8/18;C23F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戚小琴 |
| 地址: | 31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工件 氧化 着色 退火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工件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首先通入保护气氛同时点燃点火口进行尾气处理;接着将不锈钢工件导入到预热辐射管段内并进行初步预热处理;随后高温退火以及氧化着色;然后继续退火并缓慢降至室温;最后出料,并关闭阀门一和阀门二,停止通入保护气氛和氧化气氛,直至燃烧塔一和燃烧塔二上的火焰熄灭。由此本发明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不仅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不锈钢工件高温不可控氧化的发生,而且还能在其表面均匀地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增加了不锈钢工件整体的规则度和美观度,同时还能延长其寿命。此外,退货工艺的存在还能降低工件硬度,提高后续冷加工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不锈钢工件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
背景技术
氧化着色退火炉是用于不锈钢工件进行氧化着色以及退火的一种常用设备,目前常见的氧化着色退火炉按照不锈钢工件的加工流程依次包括进料机构、预热辐射管段、加热炉体、冷却降温管组段和出料机构。其中,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之间设有供不锈钢工件水平均匀移动的输送带,而在加热炉体的周侧上安装有若干加热元件,此时能够控制加热炉体内的温度,并使之保持在1000℃以上的高温。由此当不锈钢工件经由输送带进入到加热炉体内时,在高温的作用下,不锈钢工件内的铬和铁极易被氧化气氛氧化成三氧化二铬和四氧化三铁,并附着在上述不锈钢工件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从而能够钝化不锈钢工件表面,起到了减少金属进一步被腐蚀的作用。
但是目前现有的氧化着色退火炉内,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同步进行。此时当不锈钢工件随着输送带进行移动时,在温度为600-1100℃条件下,一旦不锈钢工件与加热炉体内的氧化气氛相遇,不锈钢工件表面即可被氧化气氛氧化,此时的氧化是不可控制的(即不管氧化气氛的浓度多少,上述氧化气氛在任何温度点均能与不锈钢工件表面进行氧化反应),一旦发生不可控的氧化,不锈钢工件表面的形成的氧化膜保护层不仅比较稀疏,均匀度差,而且其整体的规则度和美观度也不好,从而容易影响不锈钢工件整体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工件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采用恒温定点的方式进行氧化着色工艺,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能够预防或者减少不锈钢工件高温不可控氧化的发生,而且还能在不锈钢工件的表面均匀地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由此增加了不锈钢工件整体的规则度和美观度,同时还有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不锈钢工件的氧化着色和退火工艺,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S1、打开阀门一,保护气氛经由保护气体导入管持续释放到加热炉体内,同时点燃位于燃烧塔一和燃烧塔二上方的点火口处的气体进行尾气处理;
步骤S3、将不锈钢工件经由输送带从进料机构处缓慢导入到氧化着色退火炉的预热辐射管段内;
步骤S4、预热升温:不锈钢工件随输送带在预热辐射管段内缓慢移动并进行初步预热处理;
步骤S5、高温退火:不锈钢工件进入加热炉体内进行高温退火出口,并控制温度在600-1100℃之间;同时打开阀门二,氧化气氛经由氧化气体导入管持续释放到加热炉体内;
步骤S6、氧化着色:不锈钢工件移动到加热炉体的后半段处时,在高浓度的氧化气氛下进行恒温定点的氧化着色处理,得到表面具有氧化膜保护层的不锈钢工件;
步骤S7、继续退火:步骤S6中得到的不锈钢工件随输送带进入冷却降温管组段内继续进行退火处理;
步骤S8、冷却:不锈钢工件随输送带在冷却降温管组段内继续缓慢移动,并在冷却水的作用下缓慢降至室温;
步骤S9、出料:不锈钢工件随输送带从出料机构缓慢传导到氧化着色退火炉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市合一工业电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70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