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合中国居民的食用调和油或者组合食用油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44432.7 申请日: 2018-09-07
公开(公告)号: CN109169966A 公开(公告)日: 2019-01-11
发明(设计)人: 杨波涛 申请(专利权)人: 杨波涛
主分类号: A23D9/04 分类号: A23D9/04;A23D9/007
代理公司: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代理人: 张全文
地址: 51800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 必需脂肪酸 食用调和油 组合食用油 居民 营养素 油酸 膳食营养水平 脂肪酸 膳食平衡 参考 亚麻酸 食用油 健康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中国居民的食用调和油或者组合食用油,以重量百分含量计,该食用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与α‑亚麻酸的含量的比值为100:15。本发明以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酸的参考摄入量为理论依据,特别重点考虑了两种必需脂肪酸的摄入比例,有助于中国居民按合理的比例,适量摄入两种必需脂肪酸,有利于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水平,促进健康和膳食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

背景技术

食用植物油是中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是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及脂肪酸的重要来源,其种类很多,包括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米糠油,红花籽油,茶籽油,棕榈油,棉籽油等。食用调和油是选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植物油为原料调配在一起而生产的食用油产品,食用调和油生产有以营养健康为目的,有以独特风味为目的,也有以降低成本为目的,总之调和油在中国市场种类繁多,是中国居民消费量非常大的食用油。

食用植物油中绝大部分营养成分是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精炼植物油脂肪的含量占到植物油的99%以上。因此植物油的摄入与人体脂肪的摄入息息相关。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但有两种脂肪酸对人体有特别之处,这两种脂肪酸是亚油酸(Linoleic acid,LA,C18:2,n-6)和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C18:2,n-3),这两种脂肪酸是人体需要而不能身合成,必需依赖食物提供,称为必需脂肪酸(EFA)。此外,人体也不能将n-6系脂肪酸转化为n-3系脂肪酸,因此这两种必需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相互转化,两种必需脂肪酸都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摄入。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是一部非常适合指导中国人如何选择食物,指导企业如何生产更适合中国居民的食品的一本权威性参考书。也可以参考这本书的理论依据来指导食用油的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出更好的,更适合中国居民的食用油,此书的136页的表6-6-1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和脂肪酸参考摄入量特别适用,见表1。

表1:中国居民膳食脂肪和脂肪酸参考摄入量

注:%E为占能量百分比。

有很多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的数据研究食用出的调和油,中国专利CN1233250C,公开了一种脂肪酸比例合理的植物调和油,该调和油中各种脂肪酸重量百分含量为饱和脂肪酸7%~17%,单不饱和脂肪酸41%~47%,n-6多不饱和脂肪酸35%~39%,n-3多不饱和脂肪酸5%~9%,且总多不饱和脂肪酸41%~47%。中国专利CN 102308890B,公开了一种更适合浙江居民的食用调和油或者组合食用油,该食用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14%,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7.0%~33.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56.0%~62.0%,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5.0%~49.0%,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1.0%~13.0%。

对于脂肪酸的摄入,因《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数据相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00版)》有很大的变化,同时增加了必需脂肪酸参考摄入量的数据,因此参考2000版的数据研发的食用调和油,很多已经不适合中国居民,需要重新参考2013版,对食用油的营养进行重新研究,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和生产。

中国专利CN105028680A公开了一种满足中国居民必需脂肪酸参考摄入量的调和油,该食用调和油,以重量百分含量计,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10.0%~18.0%,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4.0%~32.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52.0%~60.0%,同时该食用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为44.0%~52.0%,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10.0%。该专利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的数据进行设计,但本发明人发现他没有考虑到两种必需脂肪酸的比例是一个确定的比例,才是最合理的调和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波涛,未经杨波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44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