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3959.8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9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吕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阳光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1 | 代理人: | 赵飞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底壳 减震垫 连接螺栓 连接装置 内燃机 气缸体 定位轴 密封槽 橡胶垫 聚氨酯缓冲体 减震垫套 通孔 噪音降低 上开口 上端 法兰 下端 申请 整机 阻隔 噪音 穿过 抵触 伸出 辐射 传递 | ||
1.一种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用于将油底壳(60)连接在气缸体(10)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该油底壳连接装置包括:
橡胶垫(20),所述橡胶垫(20)设置在所述油底壳(60)的密封槽(62)内,所述橡胶垫(20)的上端伸出所述密封槽(62)的上开口,向所述气缸体(10)的底面上抵触;
连接螺栓(40),所述连接螺栓(40)穿过所述油底壳(60)的通孔(61)及所述密封槽(62)连接在所述气缸体(10)上;
上减震垫(30),所述上减震垫(30)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栓(40)的定位轴(41)上、且安装在所述通孔(61)内;
下减震垫(90),所述下减震垫(90)套设在所述定位轴(41)上,所述下减震垫(90)的下端抵靠在所述连接螺栓(40)的头部的法兰(43)上;
聚氨酯缓冲体(80),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套设在所述定位轴(41)上,且位于所述上减震垫(30)与所述下减震垫(90)之间;
其中,所述上减震垫(30)的下部嵌设有刚性体(70),所述刚性体(70)的下筒体(72)向下延伸套设在所述下减震垫(90)的凸柱(92)上;
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紧套在所述下筒体(72)上,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上端可抵触在所述刚性体(70)的上盘体(71)上,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下端可抵触在所述下减震垫(90)上;
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具有环形支脚(85)、若干个内倾斜瓣体(84)和若干个外倾斜瓣体(83),所述环形支脚(85)设置在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内孔下端,所述环形支脚(85)抵触在所述下筒体(72)的外周上,若干个内倾斜瓣体(84)均匀设置在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内孔上端,所述内倾斜瓣体(84)可抵触在所述上盘体(71)上,若干个外倾斜瓣体(83)均匀设置在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外周的上端,所述外倾斜瓣体(83)可抵触在所述上盘体(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筒体(72)的下端面可抵触在所述下减震垫(90)的第一环形阶面(9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倾斜瓣体(84)倾斜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内倾斜瓣体(84)的前端可抵触在所述上盘体(71)的下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倾斜瓣体(83)倾斜向上向外延伸,所述外倾斜瓣体(83)的前端可抵触在所述上盘体(71)的下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外周上设有环形肩部(82),所述环形肩部(82)的下端面可抵触在所述下减震垫(90)的第二环形阶面(9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缓冲体(80)的下端设有下垂直部(81),所述下垂直部(81)可抵触在所述下减震垫(90)的卡接槽(9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用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91)位于所述下减震垫(90)的第一环形阶面(94)与所述下减震垫(90)的第二环形阶面(95)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395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内燃发动机的曲轴
- 下一篇:用于发动机的机油集滤器组件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