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5668.4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峰;吴乃鹏;张宇璠;刘金玉;黄平慧;陈海娥;杜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驰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歧管 排气总管 连接过渡段 进口 催化器载体 发动机冷态 催化器 间隔排列 径向截面 径向向内 排气热量 前后对称 扰动能量 时间缩短 凸起结构 循环工况 排放量 腰圆形 排放 预热 内壁 排气 起燃 凸起 连通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排气总管由四个排气歧管间隔排列组成,四个排气歧管的进口连通形成排气总管进口,排气总管进口与催化器载体连接过渡的一段为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的轴线与催化器载体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的内壁上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沿排气总管进口连接过渡段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结构,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的径向截面均为腰圆形;本结构可以使得有限的排气热量充分得到充分的利用,能够增加排气的扰动能量,提高流速,从而实现对催化器的快速预热,催化器起燃时间缩短20%,NEDC循环工况下THC排放量下降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涉及一种汽油机用排气歧管,具体设计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油发动机上普遍采用的排气歧管结构主要有:
每个气缸的排气歧管分别独立,经过相对较长的距离后全部汇合。这种结构排气歧管的优点是消除汽油机各个气缸之间的排气干扰,可以提升汽油机低速扭矩的性能,缺点是气缸内的排气需要经过一段距离才能达到三元催化器,不利于汽油机冷态启动时催化器的快速起燃;
按照汽油机发火顺序,将非临近发火的气缸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全部汇合到总出口。以4缸发动机为例,如果发火顺序为1-3-4-2,则将气缸1和气缸4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将气缸2和气缸3的排气歧管连接在一起,然后再汇合至排气总出口。这种结构排气歧管同样可以消除气缸间的排气干扰,缺点同样是不利于催化器的快速起燃。
每个气缸经过一个较短的排气歧管汇总到一个总的排气容积腔体内,再与三元催化器连接。这种排气歧管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三元催化器的快速起燃,缺点是存在各缸间的排气干扰。
汽油机在冷态启动中的THC排放物很难降低。这是因为汽油机在刚刚启动的时候,为了让汽油机能够成功的点火,在汽油机启动初期需要喷入几倍甚至十倍当量空燃比的燃油,汽油机启动的前几个工作循环,燃烧很不稳定,而此时汽油机缸内温度很低,更加加重了THC 排放物的产出。三元催化器可以高效的转化汽油机产生的THC排放物,但是需要两个前提: 1.汽油机缸内的油气混合为当量空燃比;2.三元催化器达到一定的温度。但是在汽油机启动初期,上述两个提高三元催化器效率的条件都很难满足。
针对汽油机冷态启动初期燃烧后排气温度较低这一关键点,一汽提出一种特殊的排气歧管结构:各个排气歧管与排气总管布置上更为接近,通过优化,找到使得排气与管壁热量交换最少的尺寸与结构,同时,为了使三元催化器的温度迅速上升,在排气总管处设计一种特殊结构,使得发动机排气在进入三元催化器前的流速迅速升高,通过这种设计,可以缩短三元催化器起燃时间,降低最终排出的THC排放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合理设计排气歧管形状,通过配合燃油喷射,点火时刻,控制排气的分布和流动,减少排气与管壁的热交换,降低热损失,使三元催化器尽快起燃,进而可以高效地将THC排放物转化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善发动机冷态启动排放的排气歧管结构,包括排气总管和催化器载体,排气总管由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依次间隔排列组成,其特征在于,以靠近催化器载体的一端为排气歧管的末端,第一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一排气歧管进口、第二排气歧管末端的第二排气歧管进口、第三排气歧管的第三排气歧管进口和第四排气歧管末端的第四排气歧管进口连通,在排气总管的末端形成排气总管的排气总管出口,排气总管出口与催化器载体连接过渡的一段为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的轴线与催化器载体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的内壁上有两个前后对称设置的沿排气总管出口连接过渡段径向向内凸起的凸起结构,第一排气歧管、第二排气歧管、第三排气歧管和第四排气歧管的径向截面均为腰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6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