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钠镍电池熔体填充及测试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2658.5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祝海仕;王伟;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6 | 分类号: | H01M2/36;H01M10/38;G01R31/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填充 测试 | ||
本发明一种钠镍电池熔体填充及测试线,包括扫码上料机器人、熔体灌注机、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密封钉焊接机、冷却炉和测试下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上料机器人上设置有电池夹爪和有眼螺钉夹爪;在扫码上料机器人与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之间还设有扫码称重不良品收集工位;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从扫码称重不良品收集工位上夹取电池并送至所述熔体灌注机上进行灌注;灌注后的电池被转送至所述密封钉焊接机;密封钉焊接机对接所述冷却炉;冷却炉的出口处设置所述测试下料机;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以工业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串行总线分别连接至各个单元;所述空气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各单元上的过滤风机和过滤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灌注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钠镍电池熔体填充及测试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池熔体灌注装置是将熔体抽入灌注装置后面的储存桶,通过压力泵将熔体抽入灌注装置的量杯中,多余的熔体回流到储酸桶,储存桶内的熔体用完后才能再放入新一批的熔体。电池在进行熔体灌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装夹定位,再通过灌注口对接口于灌注机构进行连通,通过压力泵进行灌注。电池装夹定位的升价结构需要对电池进行精准的升价控制,以确保电池能够无缝对接在灌注结构上。
现有的熔体灌注机属于半自动化结构, 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对来料电池完成熔体灌注,不仅耗费人力、效率低下、维护困难,对操作人员也不够安全。例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灌注系统》,申请号为201210087632.7,公开了包括储酸桶和若干定量量杯,定量量杯放置于储酸桶内,用于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进行注酸;冷酸装置,通过进酸管与灌注装置连接,用于将酸液冷却到阀控式铅酸电池阈值范围内;抽酸装置,通过出酸管一端与灌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冷酸装置连接,用于将灌注装置储酸桶内的酸液抽回到冷酸装置。虽然该结构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电池灌注,但是,由于密封、压力控制的方式简单,其灌注效果也不理想,电池内部由于空间狭小,气压控制不稳定会导致无法完全灌注。不仅如此,由于电池的定位采用通用的治具,其配合方式简单,电池在灌注的过程中无法起到密封对接作用,对灌注带来很多不便。
传统的电池测试设备可以对电池的一些基本参数做一个定量的精确的测量,可以测量电池的开路电压,形状尺寸等等参数,极大的方便了电池的生产和售前售后服务工作,采用非常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以直观的判断电池的性能和好坏,同时也具有快速筛选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有的测试机属于半自动化结构,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对来料电池完成测试,不仅耗费人力、效率低下、对操作人员也不够安全。例如中国发明专利《方形电池整形检测机》,申请号为201511030561.7,其公开了一种包括上料、下料、电池外形测试、电池性能测试的机械结构。虽然其达到了对电池产品进行高效检测的目的,但是在设备结构方面其结构庞杂,送料加工不方便,难以提高设备运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钠镍电池熔体填充及测试线,扫码上料机器人、熔体灌注机、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密封钉焊接机、冷却炉和测试下料机;所述扫码上料机器人上设置有电池夹爪和有眼螺钉夹爪;在扫码上料机器人与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之间还设有扫码称重不良品收集工位;灌注位上下料机器人从扫码称重不良品收集工位上夹取电池并送至所述熔体灌注机上进行灌注;灌注后的电池被转送至所述密封钉焊接机;密封钉焊接机对接所述冷却炉;冷却炉的出口处设置所述测试下料机;
还包括控制系统和空气过滤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以工业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串行总线分别连接至各个单元;所述空气过滤系统包括设置在各单元上的过滤风机和过滤介质。
优选的是,熔体灌注机至少包括分别设置在不同可密封容器中的:测量室与电池;每个可密封容器上对接一个压力发生组件;测量室与电池并通过熔体喷嘴对接;
密封钉焊接机至少包括沿着第一转盘回转周向设置的:第一送料机器人、密封钉除尘机构、密封钉上料机构、密封钉焊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26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