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材料深度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2458.X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9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幸;李建锋;徐佳伟;李荣;宋小龙;刘晓坤;白立欣;刘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2 | 分类号: | G01B11/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材料 深度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材料深度的检测方法,首先对齿轮轴过渡圆处进行表面探伤,标记缺陷部位,使用样膏对缺陷部位的过渡圆尺寸进行采样,在缺陷周围标记修理边界,在边界内进行修磨,并平滑过渡至修理边界处,再使用样膏对修磨后的缺陷部位的过渡圆进行采样,最后使用显微镜对两次采集的过渡圆尺寸进行比对检测,得出结果;采用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使齿轮轴过渡圆处的手工钳修去除材料的深度能够检测,解决了发动机在维修时,对齿轮轴过渡圆处出现的故障进行手工钳修后去除材料深度无法控制的技术难题,避免因无法确定去除材料深度造成零件报废,大大降低了该型号发动机的维修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装配修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材料深度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某型航空发动机中央齿箱中设置有壳体组合件、一对弧齿锥齿轮、三支点主轴承、三支点密封跑道、3套小轴承,10个油路喷点,通过一对弧齿锥齿轮的啮合运动实现中央齿箱的传动功能。
中央齿箱齿轮到寿大修时,齿轮轴过渡圆处故障率为10%,为保证技术要求,需要对其过渡圆处故障进行手工钳修去除材料,并控制去除材料的厚度;由于齿轮轴过渡圆位置的特殊性,手工钳修去除材料的深度无法检测,造成零件报废,维修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去除材料深度的检测方法,使齿轮轴过渡圆处的手工钳修去材料的深度能够检测,解决了发动机在修理过程中对齿轮轴过渡圆处出现故障手工钳修后去除材料深度无法控制的技术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除材料深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工件表面过渡圆处进行表面探伤,并标记缺陷部位;
步骤2,对步骤1检测出的工件缺陷部位的过渡圆尺寸以及外形轮廓进行采样;
步骤3,在步骤1检测出的缺陷周围标记修理边界,然后在修理边界区域内对工件的缺陷部位进行修磨;
步骤4,对经步骤3修理后的工件线性显示部位再次进行表面探伤检查,若探伤检查不合格,则重复步骤1~步骤3的操作;若探伤检查合格,则进行下一步;
步骤5,对经过步骤4处理后工件缺陷部位的过渡圆尺寸及外形轮廓进行采样;
步骤6,将步骤2和步骤5所得样品的圆弧进行正投影,对比步骤2和步骤5所得样品的过渡圆尺寸。
步骤1中,表面探伤采用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步骤2中,采样时采用样膏或橡皮泥。
步骤5中采样所用样膏或橡皮泥与步骤3中所用样膏或橡皮泥为同批制作。
步骤2和未使用的橡皮泥或样膏保存在恒温恒湿的装置中。
步骤3中采用手动修磨工具对工件的缺陷部位进行修磨。
步骤3中,对缺陷部位进行修磨时遵循每次少量多次的原则,并且从缺陷部位向修磨修理边界处平滑过渡。
步骤3中,对缺陷部位进行修磨时借助放大镜对缺陷部位进行放大。
步骤4中所采用的探伤方法应与步骤1中所述探伤方法相同。
步骤6中,采用万能显微镜将步骤2和步骤5所得样品的过渡圆正投影进行放大比对,过渡圆修磨前的半径和修磨后的半径之差最大处不超过0.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使齿轮轴过渡圆处的手工钳修去材料的深度能够检测,解决了发动机在修理过程中,对齿轮轴过渡圆处出现的故障进行手工钳修后去除材料深度无法控制的技术难题,避免因无法确定去除材料深度造成零件报废,大大降低了该型号发动机的维修成本,保证了产品的交付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2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