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及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31426.8 | 申请日: | 2018-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丰年;常密军;薛艳峰;严圣华;武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7/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张月 |
| 地址: | 301701 天津市武清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柱 后轮 主动转向装置 转动 转向电机 支撑柱 轮毂电机 上连接柱 下连接柱 摆臂带动 齿轮带动 对称设置 高度匹配 后轮轴心 后轮转动 弧形摆臂 两端铰接 装置结构 摆臂 侧壁 车架 壳体 通孔 容纳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及车辆,包括转向柱和转向电机,转向柱转动的固定在车架上,转向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转向柱转动,转向柱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摆臂的两端铰接,后轮轴心处设置轮毂电机,在与支撑柱高度匹配的轮毂电机的壳体上分别设置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分别设置容纳摆臂的通孔。本发明创造所述的后轮主动转向装置通过转向电机实现转向柱的转动,转向柱通过摆臂带动后轮转动,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后轮各种角度的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动脉,近十年来飞速发展,大大小小功能各异的货运物流车已穿梭在城市道路或工厂运输行业,方便了人们的劳动作业及生活。但因最近几年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各种各样的车辆已经挤满大街小巷,造成一位难求的局面,同时还存在即使找到停车位,前后车辆靠的近的话,也很难行驶出来。空间小,转弯困难,是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在的车辆往往限定在前进后退方向的运动,而当车辆转弯时,需要驾驶员转动方向盘,多次调整车轮到适宜的角度才能实现顺利的转弯,增加了转弯作业的复杂性,尤其在狭小的空间,更不利于车辆的顺利转弯。
汽车在行驶中转向时,由于受侧向力的作用,前轮有不足转向的特性,后轮有过度转向的倾向,后者会引起车辆失去转向行驶的稳定性,车速越高问题越明显,甚至出现侧滑翻车,一般采用后轮主动转向装置进行补偿,后轮主动转向装置主要采用直线步进电机,在控制系统的调节下直接驱动后轮转向系统总成上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进而通过牵引转向拉杆来实现后轮的小角度转动,其缺点是大幅加大了后轮在整车转向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控制不好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及车辆,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和转向电机,转向柱转动的固定在车架上,转向电机通过齿轮带动转向柱转动,转向柱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摆臂的两端铰接,后轮轴心处设置轮毂电机,在与支撑柱高度匹配的轮毂电机的壳体上分别设置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连接柱和下连接柱上分别设置容纳摆臂的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相连的转向控制器和整车控制器,转向电机上设置转角编码器,转角编码器与转向控制器相连,转向电机与整车控制器相连,转角编码器对后轮的转向角度进行编码,转向控制器接收转角编码器的编码信号,转向控制器输出编码信号给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输出信号给转向电机,转向电机控制转向柱转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后轮和后轮转向装置之间设置后减震机构,后减震机构包括后减震器支柱和套接在后减震器支柱上端的后减震弹簧,转向柱上部设置固定座,后减震器支柱的顶端固定在固定座上,后减震器支柱的底端固定在下连接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顶端同心设置转向齿轮,转向齿轮与匹配的主动轮啮合,主动轮固定在转向电机的转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的轴心线与后轮的轴心线垂直,支撑柱的两端以转向柱为中心对称分布。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后轮主动转向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后轮主动转向装置及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后轮主动转向装置通过转向电机实现转向柱的转动,转向柱通过摆臂带动后轮转动,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后轮各种角度的转动。
(2)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在车辆移出或移入车位时实现横向移动,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后轮不发生主动转向,通过向转向控制器设定不同的程序,改变阈值车速和阈值转向角,还能够实现任意角度的转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14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盘扭矩的补偿方法、装置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双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