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结构、磁浮列车救援装置、悬浮架及磁浮列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4401.5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7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华;佟来生;罗华军;李晓春;司恩;李笑严;王家恒;龙子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3/08 | 分类号: | B61B13/08;B60L13/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张鲜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结构 列车 救援 装置 悬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救援装置,包括:电机、支撑轮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和可轴向运动同时可周向旋转的轴,轴穿设于支撑座的通孔中,轴的两端从通孔中穿出,轴的上端与电机相连,下端与支撑轮相连。轴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通孔轴向方向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凸起部的纵向槽,凸起部可在轴的轴向运动带动下沿纵向槽往返运动,支撑座的通孔内壁上设有用于阻挡轴的轴向向上运动的上止挡面,止挡面延伸至纵向槽的底部;凸起部可在轴的旋转运动带动下运动至上止挡面的下方。本发明的救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及安全性高、动力消耗小且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浮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磁浮列车的救援支撑系统及应用该磁浮列车的救援支撑系统的磁浮列车。
背景技术
磁浮列车的救援支撑系统用于当悬浮系统发生故障导致列车不能悬浮时,通过液压驱动支撑轮将列车顶起,使列车能够滚动行驶,再通过直线电机牵引实现列车自助救援。传统的救援支撑系统的结构特点如图1所示,关键部件包括:微机控制单元1-1、电液控制单元1-2、蓄能器1-3、液压管路1-4、油缸1-5及支撑轮1-6。
上述传统的救援支撑系统实现救援支撑功能的原理为:电液控制单元1-2可建立系统所需液压压力,将液压能量储存在蓄能器1-3中,并监控蓄能器3的压力,当其压力低于设定值后实时向其补充压力能。当列车需要救援支撑时,微机控制单元1-1向电液控制单元1-2发送支撑指令,电液控制单元1-2控制蓄能器1-3释放压力,压力通过液压管路1-4传递到油缸1-5,油缸1-5活塞伸出,使固定在其上的支撑轮1-6接触F轨滑橇面产生支撑力将列车顶起。
由于支撑轮尺寸很小,单个支撑轮能承受的支撑力有限,因此需在列车上均匀布置多个支撑轮。目前每个悬浮架布置1-8个支撑轮,单节车共计40个。支撑轮动作的动力依靠液压提供,这就使得救援支撑系统需要每车配备一套油压系统,结构十分复杂。并且高压油路不宜贯穿列车,支撑原动力(液压)无冗余,系统安全性差。另外,车辆底架与悬浮架之间的油路通过高达10多MPa的液压油,由于车辆运行时底架与悬浮架的相对位移大,对长期运营来说是个故障隐患。一旦系统某处发生液压泄漏,将导致本车系统失效,影响列车救援,可靠性差,而且还会污染轨道,造成支撑轮打滑,影响后续车辆使用。并且,救援过程中需要持续供油以供油缸1-5活塞伸出支撑支撑轮1-6,不仅动力消耗大,而且长期使用油缸活塞易失效,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及安全性高、动力消耗小且维护成本低的用于磁浮列车的救援支撑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和可轴向运动同时可周向旋转的轴,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轴穿设于通孔中;所述轴的侧壁上设有凸起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沿通孔轴向方向设置的用于容纳所述凸起部的纵向槽,所述凸起部可在轴的轴向运动带动下沿所述纵向槽往返运动,所述支撑座的通孔内壁上设有用于阻挡所述轴的轴向向上运动的上止挡面,所述止挡面延伸至所述纵向槽的底部;所述凸起部可在所述轴的旋转运动带动下运动至所述上止挡面的下方。
本发明藉由上述结构,只需在轴伸缩和旋转时提供动力,通过机械止挡即可实现对轴下端的支撑物进行支撑,与传统的液压支撑结构需在支撑过程中持续提供液压动力相比,本发明动力消耗大大降低,而且本发明的结构不易失效,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为减少对支撑座的破坏,所述支撑座的底端面形成所述止挡面,可提高支撑座对外界冲击的抵御能力,延长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44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