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2433.1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丛浩;马德宝;石晶;陆国斌;段敏;牛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0 | 分类号: | B60H1/20;B60H1/03;B60K13/04;F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李烨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余热供暖装置 连通 客车尾气 换热管 发动机冷却 供暖系统 热交换器 循环系统 换热腔 水箱 供暖 客车 发动机冷却液 导热液体 一端连接 控制器 排气管 热空气 风机 吹拂 发动机 容纳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包括:热交换器,其包括:换热管,用于容纳导热液体;换热腔,其套设在所述换热管外侧,所述换热腔一端连接客车排气管;散热器,其连通所述换热管,水箱供暖系统,其连通所述散热器,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连通所述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液能够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循环供暖;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一侧,用于将热空气吹拂到客车内供暖;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并连通所述水箱供暖系统、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小型车辆冬季车内采暖主要采用发动机冷却液的热量进行供暖,而大型客车车厢较大,并且多采用柴油发动机,其热效率较高,发动机工作温度低于汽油机,因此采用此种方式供暖则热量不够,需要额外使用燃烧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的独立热源进行车厢采暖。这种方法浪费较多燃油,导致大型客车冬季比其他季节更费油。
目前也有利用发动机尾气进行采暖的设计,是使用位于发动机和消音器之间加装热交换器来实现,由新鲜空气吸收热量后,再变成热风向车内供暖。但这种方法转换的热量不能进行循环,存在较大热量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设计开发了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利用回收热量后的尾气加热导热液体,再通过鼓风机将空气吹过散热器,将热空气吹入车厢内,使车内供暖速度加快、节省燃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控制方法,将水箱供暖系统、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尾气供暖装置并联,并给出三种供暖源的控制方法,保证采暖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客车尾气余热供暖装置,包括:
热交换器,其包括:
换热管,用于容纳导热液体;
换热腔,其套设在所述换热管外侧,所述换热腔一端连接客车排气管;
散热器,其连通所述换热管,所述导热液体能够在所述换热管和所述散热器之间流动;
水箱供暖系统,其连通所述散热器,所述导热液体能够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水箱之间流动;
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连通所述散热器,发动机冷却液能够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循环供暖;
风机,其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一侧,用于将热空气吹拂到客车内供暖;
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散热器之间,并连通所述水箱供暖系统、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管为螺旋形。
优选的是,所述换热腔包括:
内筒,其为柱形筒,所述换热管套设在所述内筒上;
外筒,其套设在所述内筒上;
两个固定板,其设置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两侧,并与所述外筒和所述内筒形成环形气体容纳腔;
涡流板,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涡流板包括:
涡流杆,其为柱形杆;
涡流片,其为螺旋形,设置在所述涡流杆外侧。
优选的是,还包括:过滤装置,其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和所述客车排气管之间,包括:
壳体,其内部具有容置腔;
第一过滤网,其内部填充颗粒大小为2.5微米的活性炭颗粒,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工业大学;锦州联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4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抗震空调管路总成
- 下一篇: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