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4659.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5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靳卫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霞 |
主分类号: | H01M50/242 | 分类号: | H01M50/242;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电池组 缓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缓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效果不好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内箱和外箱,电池组放置于内箱中,内箱上设有的导柱,外箱上开有可与导柱配合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盲孔外开有沿第一盲孔径向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内安装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连接有活塞杆,第一盲孔内安装有弧形压片,活塞杆与弧形压片相连,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之间连通有油道,第一活塞与孔口之间的第一盲孔内壁上开有多个孔径很小的排气孔,第一盲孔内的气体可经排气孔缓慢排出;本发明缓冲过程平稳,对大小冲击均能有效缓冲,且缓冲力上限高,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目前汽车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污染性极小,且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电动汽车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目前的电池组多固定安装在电池箱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频繁的加减速容易使电池与电池箱之间发生松动或碰撞,电池组随车辆行驶过程发生的碰撞作用容易导致电池组机械性损伤,从而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特别是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如果遇突发事故紧急刹车,或遇高速追尾、撞击等事故,其电池组会由于巨大的惯性力前冲,更容易发生强烈撞击,从而引起起火甚至爆炸事故。
目前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缓冲装置多为弹簧或弹性垫等简单结构,缓冲能力有限,而且存在一个矛盾性问题,若采用弹性系数小的弹簧或弹性材料,虽然能对小冲击进行平稳的缓冲,但当发生大冲击时会超过其缓冲极限从而缓冲失效;若采用弹性系数大的弹簧或弹性材料,虽然提高了其缓冲极限,但由于刚性较大,其缓冲过程不够平稳,对小冲击的缓冲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缓冲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缓冲装置效果不好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缓冲装置,包括形状均为矩形的内箱和外箱,电池组放置于内箱中,内箱置于外箱中且可在外箱中左右滑动,内箱的左右两端和同端的外箱之间均安装有第一压簧,内箱左右外壁上均设有水平的导柱,外箱的左右内壁上均开有可与导柱配合的第一盲孔,第一盲孔内安装有一个可在盲孔内滑动的第一活塞,外箱的侧壁上开有沿第一盲孔径向的第二盲孔,第二盲孔的孔口经螺堵或端盖密封;第二盲孔内安装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与第二盲孔孔底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簧;第二活塞内侧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伸至第一盲孔内且位于第一活塞外侧,第一盲孔内安装有一个与其同轴的弧形压片,活塞杆与弧形压片相连且可带动弧形压片沿第一盲孔径向移动;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之间连通有油道,油道一端与第一盲孔孔底相通,另一端与第二活塞外侧相通;第二盲孔、第二活塞、弧形压片在第一盲孔外圆周均布多组;
第一活塞与孔口之间的第一盲孔内壁上开有多个孔径很小的排气孔,第一盲孔内的气体可经排气孔缓慢排出,多个排气孔沿第一盲孔的轴向排列且均与外界空气相通;导柱、第一盲孔、第一活塞、第二盲孔、第二活塞、弧形压片以及排气孔构成一个缓冲单元。
本发明缓冲过程平稳,对大小冲击均能有效缓冲,且缓冲力上限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弧形压片位置处的左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霞,未经陆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模组液冷一体式封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