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珠蛋白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12773.6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4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秦晓娟;宫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14/8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珠蛋白 制备 方法 | ||
一种珠蛋白的制备方法,以新鲜动物血为原料,经离心分离,中性蛋白酶酶解,再经羧甲基淀粉脱色,将脱色珠蛋白溶解于NaCl的离子溶液中,配成蛋白浓度为1%‑4%的溶液,调节PH至7.5。然后将蛋白溶液真空密封于聚乙烯塑料袋中(不留气泡),放于压力容器内腔,并浸没于传压介质中,进行高静压处理,设定压力水平分别为300‑600MPa,常温保压分别10‑30min,然后结合高压脉冲电场25‑35kV/cm、100‑600μs处理,后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高起泡性和乳化性的珠蛋白。本发明能有效提高珠蛋白起泡性、乳化性。其工艺方法具有高效、低污染、对营养成分损失小、不产生异味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副产品精加工技术和食品营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起泡性和乳化性珠蛋白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珠蛋白是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蛋白质部分,它以肽链形式构成,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体内。目前在脊椎动物体内已有4种类型的珠蛋白被鉴定和正式命名: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脑红蛋白和细胞珠蛋白,共同组成“珠蛋白超家族”。现有技术中, 珠蛋白是以新鲜猪血为原料,经离心分离,中性蛋白酶酶解,再经羧甲基淀粉脱色,最后通过喷雾干燥得到淡黄色无腥味的蛋白粉。珠蛋白由于其较高的蛋白含量和营养价值,可以做众多食品的优质替代品,然而珠蛋白的功能性质尚且无法满足食品加工的需要,因此,对珠蛋白深度的开发离不开珠蛋白改性的研究。
高静压技术是食品加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高新技术之一,超高压处理就是将食品密封于弹性容器或置于无菌压力系统中(常以水或其它流体介质作为传递压力媒介),使用100MPa以上压力(一般是静水压),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对食品物料进行处理的方法,使食品中酶、蛋白质、核酸和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糊化,而食品天然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不受或很少受影响,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无毒素产生等特点,是近年来发展较快食品加工方法。目前高静压技术多用于食品杀菌保藏方面,而关于高静压在珠蛋白特性改变方面研究较少。
高压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s, PEF) 是近年来液态食品非热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研究已表明电场的非热效应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从而影响其活性。在食品杀菌钝酶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并已经接近工业化,PEF可钝化酶活力,那么也必然会对食品蛋白质组分产生影响。所以富含蛋白质食品是 PEF 的潜在应用对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高静压技术结合高压脉冲电场技术,提供一种制备高起泡性和乳化性珠蛋白的方法,采用本方法制备所得的珠蛋白不添加任何有机试剂,避免产品溶剂残留,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珠蛋白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
(1)从新鲜动物血液中离心获得血细胞,使其充分溶血后,加入中性蛋白酶酶解去除血红素铁,再经羧甲基淀粉脱色,得到珠蛋白肽溶液;(2)将珠蛋白肽溶液加入到Nacl的离子溶液中,进行高静压处理后,再进行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冷冻干燥获得珠蛋白粉。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获得血细胞的具体步骤是:使用新鲜的猪血,3500r/min离心10min,从而分离得到血细胞。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对血细胞的溶血方法是:在血细胞中,加入血细胞三倍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混合,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30min使血细胞充分溶血。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中性蛋白酶酶解过程是:血细胞充分溶血后,调节溶血液温度至55℃,pH为7.5, 加入中性蛋白酶,酶量为5000U/g,酶解时间为4h。酶解完全后灭酶活。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羧甲基淀粉脱色方法为:将酶解后的酶解溶液,4000r/min离心15min 取上清液,加入羧甲基淀粉使其终浓度为0.2%,在pH为4.0、50℃的条件下脱色吸附20min,得到得到珠蛋白肽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钦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27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