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尔夫球杆头铸造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008377.6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1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颖;李壬富;陈泰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盛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3/00 | 分类号: | B22D13/00;B22D1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郑玉洁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尔夫球杆 铸造 | ||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铸造法,包括:成型一个壳模,壳模包括一个主浇道,该主浇道连接至少一个成型单元,成型单元具有连接该主浇道的一个连接流道,连接流道通过一个杆头入浇道连接一个杆头模穴,杆头模穴具有一个杆面成型部,杆面成型部的平行线与连接流道的一个轴线形成一个夹角,夹角为35°~80°,杆头模穴连接一个杆头排气道的一个入气端,入气端与连接流道的轴线具有一个最大垂直距离,且杆头排气道的一个排气端朝主浇道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杆头模穴的范围;驱动壳模以主浇道为中心,以400~600rpm的转速离心1~15秒以进行熔融金属原料的充填;及以5~10秒内降速至200~300rpm的转速进行离心30~180秒以使熔融金属原料凝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的铸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大气离心铸造法制造高尔夫球杆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的铸造方法,通常将多个对应球头本体形状的蜡模,设于一个基座用于形成一个蜡模块树,并将该蜡模块树浸浆脱蜡后形成一个壳模,于重力铸造机中将该壳模灌入熔融的金属液,待该金属液冷却固化后取出,即得所需球头本体。但是,现有的铸造方法的球头成形率不佳,因而容易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有鉴于此,现有的铸造方法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头铸造法,可以有助于高尔夫球杆头量产。
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头铸造法,包括:成型一个壳模,该壳模包括一个主浇道,该主浇道连接至少一个成型单元,该成型单元具有连接该主浇道的一个连接流道,该连接流道通过一个杆头入浇道连接一个杆头模穴,该杆头模穴具有一个杆面成型部,该杆面成型部的平行线与该连接流道的一个轴线形成一个夹角,该夹角为35°~80°,该杆头模穴连接一个杆头排气道的一个入气端,该入气端与该连接流道的轴线具有一个最大垂直距离,且该杆头排气道的一个排气端朝该主浇道的方向延伸,并超出该杆头模穴;驱动该壳模以该主浇道为中心,以400~600rpm的转速离心1~15秒以进行熔融金属原料的充填;及降速至200~300rpm的转速进行离心30~180秒以使该熔融金属原料凝固。
据此,本发明的高尔夫球杆头铸造法,通过大气离心铸造法所成型的壳模,可使该熔融金属原料充分的充填于该壳模,并且避免造成气体排出不全的状况发生,可以确保获得的高尔夫球杆头铸件的完整性,达到提升高尔夫球杆头成型率的技术效果;并且,通过该大气离心铸造法的阶段式离心,可以避免该壳模的损坏及该熔融金属原料凝固不全的情况发生,可以有效提升铸件的合格率,达到减少铸材浪费,避免成本增加的技术效果。
其中,将安定氧化锆粉与硅酸胶或碳酸铵锆胶形成的浆体,于一个蜡模表面形成6~9mm厚度的一个包覆层,并将具有该包覆层的蜡模进行脱蜡烧结成型该壳模。如此,可以提供该壳模良好的完整度,进一步提高该高尔夫球杆头铸件的成型率的效果。
其中,以1200~1370度加热90~150分钟预热该壳模后离心进行该熔融金属原料的充填。如此,可以提供该壳模良好的完整度,进一步提高该高尔夫球杆头铸件的成型率的效果。
其中,该主浇道具有一个基准轴,该主浇道于轴向上具有相对的一个注入端及一个连接端,该连接流道的一端连接该连接端以便于和该主浇道相连通,该连接流道相对的另一端具有一个集渣部。如此,该熔融金属原料中的杂质,可以通过离心力集中于该集渣部,具有不会随着该熔融金属原料充填至该壳模的其他区域的效果。
其中,该连接流道的轴线通过相对两端,该轴线与该主浇道的基准轴互相垂直,该连接流道于该轴线方向上的径向截面具有一个最大宽度,该集渣部相对于该基准轴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为该最大宽度的1.5~2.5倍,该集渣部于该主浇道的基准轴方向上的厚度为3~10mm。如此,具有提供足够的收集空间来集中杂质的效果。
其中,该杆头入浇道设置于邻近该杆面成型部。如此,可以将该杆面成型部视为浇道,具有协助该高尔夫球杆头铸件的成型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盛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复盛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3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