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8134.2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丹;张应兵;欧阳彩云;田国庆;叶志伟;王英杰;穆芳影;王友成;陈友祥;惠昭晨;王三星;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023;F01N9/00;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陆井玉;周放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支管 气缸 汇合管 发动机排气系统 后处理组件 数量相等 排气 干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中,包括气缸、排气支管、汇合管和后处理组件;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相连,多个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合管相连;所述汇合管与所述后处理组件相连。本公开能够防止排气支管的排气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排气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特定的底盘布置,排气系统的长度、管径等都要考虑到排气气体的流动。为使各缸排气干扰不出现排气倒流现象,并尽可能利用惯性排气,应将排气支管做得尽可能长,且各缸支管间应相互独立,长度尽可能相等。汽油机分增压机型和非增压机型。增压机型的排气一般为铸铝歧管,管长较短,支管汇合后接催化器涡轮机对进气进行增压,气体经涡轮机后进入三元催化器进行催化转化,有些汽油机带有两级催化器,然后再经消声器最终排出。非增压机型也称自然吸气机型,歧管的管长较长,以达到较高的排气均匀性,尾气直接进入三元催化器进行催化转化,后续系统与增压机型类似。催化转化器的体积为截面积与长度的乘积,孔密度为目数/壁厚,孔密度与截面积决定催化器过孔和比表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催化转化能力。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四缸发动机排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气缸1'、排气支管2'、前催化器3'、后催化器4'、前氧传感器5'、后氧传感器6'、消声器7',目前的发动机排气系统一般采用四根排气支管2’直接接入前催化器3'的进气前端锥上,且尽量使排气支管2'出口对着催化器的中心。进气端锥上装有前氧传感器5',用于监测排气中的氧含量。排气经前催化器3'催化转化,进入后催化器4',后催化器4'后端装有后氧传感器6',用于监测催化转化后排气中的氧含量,(催化器体积+后催化器)一般在1.5L左右,孔密度一般在600cpsi/4.3mil或更大。
现有技术中的排气支管2'由于出气形式和传感器位置的限制,排气支管2'无法避免出气口完全相互避开,因而无法避免相邻点火的两缸排出的气体在排气支管2'中相互干涉,排气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避免相邻点火顺序的两缸排出的气体在排气支管中相互干涉的问题。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中,包括气缸、排气支管、汇合管和后处理组件;
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
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相连,多个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合管相连;所述汇合管与所述后处理组件相连;
所述汇合管上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汇合管的剩余部分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汇合管包括汇合总管和至少两个汇合支管;
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汇合总管上;
每个所述汇合支管的一端均与至少两个所述排气支管连通;所述汇合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合总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气缸的数量为4个,所述汇合支管的数量为2个,每个所述汇合支管与2个所述排气支管连接。
可选地,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进气行程和做功行程,或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压缩行程和排气行程。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边沿与两个所述排气支管交汇处连接,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汇合支管内。
可选地,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汇合支管长度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1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噪音的尾气排放管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防泄漏排气管道联接法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