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8134.2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6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韩丹;张应兵;欧阳彩云;田国庆;叶志伟;王英杰;穆芳影;王友成;陈友祥;惠昭晨;王三星;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023;F01N9/00;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陆井玉;周放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支管 气缸 汇合管 发动机排气系统 后处理组件 数量相等 排气 干涉 | ||
1.一种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排气支管、汇合管和后处理组件;
所述排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的数量相等且均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支管与多个所述气缸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排气支管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气缸相连,所述排气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汇合管相连;所述汇合管与所述后处理组件相连;
所述汇合管上设有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直径小于所述汇合管的剩余部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合管包括汇合总管和至少两个汇合支管;
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汇合总管上;
每个所述汇合支管的一端均与至少两个所述排气支管连通;所述汇合支管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汇合总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数量为4个,所述汇合支管的数量为2个,每个所述汇合支管与2个所述排气支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进气行程和做功行程;或者,
通过所述排气支管连接到同一所述汇合支管上的两个所述气缸在同一时刻分别处于压缩行程和排气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排气系统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边沿与两个所述排气支管交汇处连接,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汇合支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长度为所述汇合支管长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汇合支管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70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部位于所述汇合总管长度方向上的二分之一处;所述汇合总管沿中间到两端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大,且所述汇合总管邻近所述后处理组件的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汇合总管邻近所述汇合支管的一端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组件包括催化器、颗粒捕集器、压差传感器、排气总管和控制器;
所述汇合总管与所述催化器连接,所述催化器与所述排气总管连接;
所述颗粒捕集器安装在所述排气总管内;
所述压差传感器的一个检测端安装在所述颗粒捕集器的一端,另一个检测端安装在所述颗粒捕集器的另一端;所述压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颗粒捕集器两端的压力差;
所述压差传感器、所述颗粒捕集器均与控制器相连;
所述控制器用于判断所述颗粒捕集器两端的压力差是否大于预设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颗粒捕集器加热以使所述颗粒捕集器上的颗粒氧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组件还包括前氧传感器和后氧传感器;
所述前氧传感器被安装于所述排气总管内,以检测所述排气总管内的尾气的氧含量;
所述后氧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排气总管内,且所述后氧传感器位于所述催化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之间;所述后氧传感器用于检测经所述催化器催化后的尾气中氧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813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噪音的尾气排放管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用防泄漏排气管道联接法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