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007859.X | 申请日: | 2018-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0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冯水安;张建林;周朝锋;陈荣祥;许美武;杨鲲;史运帅;汤宇翔;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31/02 | 分类号: | B62D31/02;B62D25/08;B60K11/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郭福利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舱 车身结构 乘客舱 车门 发动机组件 车架 客车 低地板结构 车门组件 连通状态 外部空间 相邻配置 整车 隔离 配置 优化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客车,具有车架、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配置于发动机舱;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第一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本发明的通过提供一种经优化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的结构,实现可在车身结构的前端开设第一车门、中间开设第二车门以及在车的后端开设第三车门,并实现整车的低地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一般包含有车架和车身结构,车身结构与车架相配合将车辆分成有乘客舱和发动机舱,发动机舱位于客车后侧,乘客舱包含与发动机舱相邻的第一乘坐舱部。以常见的公交车或旅行车等客车类型为例,第一乘坐舱部系位于乘客舱部后侧的部分,而发动机舱配置于第一乘坐舱部的下侧,第一乘坐舱部通常配置有座椅,该位置的座椅所处高度通常高于乘客舱其它位置的座椅所处高度。发动机舱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下侧的配置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第一乘坐舱部的座椅所处位置较高,并不便于较为年长的乘客就座,该类型的客车设计较难满足欧盟的相关法规要求;另一方面,第一乘坐舱部的座椅所处位置较高,与车顶接近,空间狭小,舒适度较差。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客车以解决现有的客车第一乘坐舱部位于发动机舱上侧存在的不方便乘坐且空间狭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车,具有车架、车身结构、发动机组件;所述车身结构配合车架形成相隔离的发动机舱和乘客舱,且所述车身结构包含控制乘客舱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车门组件;所述发动机组件配置于发动机舱;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后侧且与发动机舱相邻配置的第一乘坐舱部。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一发动机舱部,第一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的左侧或右侧。
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舱具有第二发动机舱部,第二发动机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下侧。
较佳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后处理器,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的上方。膨胀水箱,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或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尿素罐,配置于所述第二发动机舱部。
较佳地,所述发动机组件包含:发动机总成,配置于所述第一发动机舱部内的下端。冷却散热模块,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紧邻于外部空间。空气滤清器,配置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上方且相邻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后处理器,配置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的上方。膨胀水箱,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冷却散热模块之间。尿素罐,配置于所述后处理器与所述空气滤清器之间。
较佳地,所述第一乘坐舱部具有第一区域,多个第一座椅配置于第一区域;所述车门组件包含控制第一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一车门;所述第一车门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座椅的前方。
较佳地,所述乘客舱具有位于前侧的第二乘坐舱部、位于第一乘坐舱部和第二乘坐舱部之间的第三乘坐舱部,所述车身结构包含位于前侧且控制第二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二车门、位于中间且控制第三乘坐舱部与外部空间连通状态的第三车门。
较佳地,所述乘客舱具有沿车的纵向轴线延展的行走区域、位于行走区域左侧的第一乘坐区域、位于行走区域右侧的第二乘坐区域、位于第一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二区域、位于第二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三区域、位于第三车门和行走区域之间的第四区域。
较佳地,所述行走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区域无台阶连接;所述行走区域为无台阶结构。
较佳地,所述发动机舱与所述第一乘坐舱部沿车的横向上的宽度的比例为 1::1.25~1:1.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7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辊压蒙皮
- 下一篇:一种汽车装配现场的搬运车车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