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及其铸造成型与搅拌摩擦焊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06527.X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虎;张花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C22C21/00;B22D17/00;B23K2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球头 合金 搅拌摩擦焊 分体式 推力杆 装配 铸造成型 球铰 铸造成型工艺 铝合金套管 推力杆球头 微量合金化 承载能力 减重效果 铝基合金 套管连接 圆弧形相 传统的 钢材质 摩擦焊 颈部 套管 通孔 优选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及其铸造成型与搅拌摩擦焊装配方法,该推力杆材质为铝合金,优选的成分是Al‑Cu系合金、Al‑Si系合金、Al‑Mg‑Si系合金、Al‑Zn‑Mg‑Cu系合金或者Al‑Mg系合金,以及在上述铝基合金中添加Sr、La、Ce、Y、Sc、Er、Nb、B、Cr等微量合金化元素的铝合金。该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由套管、球头和球铰构成,V形球头与两端球头之间由套管连接,球铰安装在球头的通孔里;球头的颈部为椭圆形与圆弧形相组合的结合,提高了承载能力。该铝合金推力杆球头采用铸造成型工艺制备。铝合金套管与球头采用搅拌摩擦焊或摩擦焊工艺进行装配。本发明所得推力杆相比于传统的钢材质的推力杆减重效果可达到40~7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V形推力杆,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轻量化推力杆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推力杆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面对环保及节能减排的压力,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设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在载重汽车领域,载重汽车的总质量是汽车载重量和车身自重量的总和,交通法规对总重量有明确要求,超重会带来安全隐患且违反交通法规。因此随着运输环境对车辆要求的提高,为了提高运输利润,载重汽车零部件的轻量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推力杆是载重汽车平衡悬架、空气悬架的关键部件之一,分为直推力杆(或称为I形推力杆)和V型推力杆,在汽车行驶中传力、限位、隔振、缓和冲击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地,推力杆由套管、球头和球铰组成。
大多数载重车行驶路况差、装载条件差、使用环境恶劣、车辆使用强度大,作为悬架系统起着关键作用的推力杆,运行工况复杂,受到多向载荷作用,容易导致疲劳损坏。目前推力杆一般为钢或者铸铁材质,如45钢、20钢、40Cr等材料,重量较大,不满足汽车进一步轻量化的需求。在当前节能环保减重的压力下,如何在保证推力杆使用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重量,实现推力杆的轻量化,对载重汽车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有部分厂家通过改变钢质材料推力杆的结构设计,比如将其局部结构设计为空心,但由于材料不变,设计空间小,轻量化效果不明显,且局部空心结构增大了成型工艺难度及制造成本,因此不能被广泛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钢材质推力杆重量大轻量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轻量化V形推力杆,所述V形推力杆由铝合金材料构成。为了使铝合金推力杆在汽车行驶传力、限位、隔振、缓和冲击时具备承受多向载荷作用并满足高疲劳寿命的能力,本发明对铝合金推力杆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开发了可实现推力杆高性能要求的套管和球头的加工工艺及装配工艺,从而得到本发明的新型轻量化推力杆。对铝合金球头、V形球头采用铸造成型、套管采用挤压成型制备,对制得的铝合金球头及套管应用摩擦焊或搅拌摩擦焊装配,所得铝合金推力杆与传统钢材质推力杆相比,不仅具有相当的承载能力,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轻量化,减重效果可达40~70%。
本发明的一种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其成分是Al-Cu系合金、Al-Si系合金、Al-Mg-Si系合金、Al-Zn-Mg-Cu系合金或者Al-Mg系合金,以及在上述铝基合金中添加Sr、La、Ce、Y、Sc、Er、Nb、B、Cr等微量合金化元素的铝合金材质。
本发明的一种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其由套管、球头和球铰构成,V形球头与两端球头之间由套管连接,球铰安装在球头的通孔里;其中,铝合金分体式V型推力杆本体包括有套管、球头、V形球头及球铰;
A套管1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B套管10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A球头2A的一端面为A小孔端面板2A3A,A球头2A的另一端面为A大孔端面板2A3B;BA连接段2A3与A套管1一端通过摩擦焊连接;A球头2A的颈部设有A椭圆形段2A5和A圆弧段2A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大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5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