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产物、器件及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6339.7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陈雷;程鹏;陈杰;田云飞;王家龙;何良锐;张秋红;倪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1/67 | 分类号: | C09K11/67;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掺杂 红色 荧光粉 制备 方法 产物 器件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1)、将A2BF6多晶颗粒与研磨球混合;2)、将球磨后得到的A2BF6粉体与质量分数为30‑59%的氢氟酸混合进行二次结晶;3)、滤出二次结晶后的A2BF6与氢氟酸溶液中的固体颗粒;4)、按照A2BF6与A2MnF6的摩尔比例为93:7‑90:10的比例称取二次结晶后的A2BF6颗粒与A2MnF6持续搅拌10‑360分钟进行离子交换;5)、滤出离子交换后的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得到滤饼,然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处理得到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掺杂的红色荧光粉以及该产品的应用。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外量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更具体涉及锰掺杂的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产物、器件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层出不穷,如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曲面柔性显示、量子点显示技术、虚拟与增强现实显示等等。但目前广泛应用的主流显示器还是以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技术。由于液晶显示是被动发光,必需借助外界光源才能进行图像显示,因此,背光源的发光品质往往决定了液晶显示器画面的质量。
LED具有能效高、能耗低、可靠性高、寿命长、体积小等优点,LED是液晶显示器十分优异的背光源,而用于显示背光源的白光LED主要是利用蓝光芯片激发红色与绿色荧光粉封装而成的荧光转换型LED器件。液晶显示的彩色画面是通过R、G、B彩色滤光片实现。要提高液晶显示器的色域范围与色饱和度,那么背光源的红、绿、蓝光谱范围应与相应的显示滤光片范围相匹配。因而,宽色域与高色彩饱和度显示器的发展,要求开发与显示器滤光片相匹配的窄带谱LED荧光材料,特别是适于蓝光芯片激发的红色与绿色窄带谱荧光材料。
与Eu2+或Ce3+的f-d允许态跃迁相比,Mn4+受宇称禁戒的d-d跃迁发射的光谱范围较窄,因此,利用Mn4+的红色发光有望拓宽色域范围。再者,氟化物体系声子能量低,那么利用Mn4+激活的氟化物体系有望产生高效发光。Mn4+激活的氟化物是良好的显示器背光源红色荧光粉,然而目前在显示器背光源获得应用的氟化物红色荧光粉主要有K2SiF6:Mn4+和K2GeF6:Mn4+两种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未经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稀有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6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