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热管毛细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04792.4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燕立培;许晖;史波;李娇;何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热管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热管毛细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毛细结构包括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上的铜微柱阵列,其中,所述的铜微柱阵列表面具有微或/和纳米级孔洞。其制备步骤为:采用光刻技术和电化学沉积法,在基板表面沉积出Cu‑Al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柱阵列;将沉积出的微柱阵列浸泡在NaOH溶液中,将Al2O3纳米颗粒溶解,得到表面具有微或/和纳米级孔洞的铜微柱阵列。本发明制造方法简单,制得的毛细结构表面的多孔结构能够有效增强热管的沸腾传热,提高热管的临界热通量,从而显著提升热管的传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热管毛细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尺寸越来越小,导致电子元器件之间越来越紧凑,单位面积内产生的热量急剧增加。为了满足现代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柔性超薄热管应运而生。作为热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细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热管的传热性能,但是由于超薄热管体积小、厚度薄,传统的毛细结构很难应用在超薄热管中,现有的加工技术如激光加工、电子束刻蚀等成本高昂、效率较低,很难实现大规模应用,因此发明出一种高性能、成本低、制造简单的毛细结构成为解决热管散热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超薄热管毛细结构性能不佳、制造工艺复杂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热管毛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毛细结构能有效提高热管的散热性能,并且制造方法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毛细结构,该毛细结构包括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上的铜微柱阵列,其中,所述的铜微柱阵列表面具有微或/和纳米级孔洞。
进一步的,微铜柱阵列是由直径为40μm、间距为20μm、高度为50μm的呈矩形阵列排列的圆柱形铜柱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基板为铜箔基板。
上述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光刻技术和电化学沉积法,在基板表面沉积出Cu-Al2O3纳米复合材料的微柱阵列;
(2)将步骤(1)所述微柱阵列浸泡在NaOH溶液中,将Al2O3纳米颗粒溶解,得到表面具有微或/和纳米级孔洞的铜微柱阵列。
优选的,基板的材质为铜,厚度为100μm。
优选的,所述的光刻过程采用的掩膜板的图案为直径是40μm、相邻圆心距为60μm的呈矩形排列的圆形阵列。
优选的,光刻过程采用的光刻胶模板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将铜箔基板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干净,然后将KMPR光刻胶旋涂于铜箔基板一表面,旋涂厚度为50μm,然后将涂有光刻胶的铜箔基板放在烘箱中进行前烘;将掩膜板放置于涂有光刻胶的实验材料上,校准位置后采用深紫外光照射,曝光时间为15s;将经曝光后的实验材料放在显影液中,时间为90s,得到表面具有圆柱孔洞阵列结构的光刻胶模板。
优选的,电化学沉积的步骤为:采用稀硫酸调节200g/L的CuSO4溶液pH值=1±0.1,然后将平均直径为40nm的Al2O3纳米颗粒以30mg/L的浓度分散在上述溶液中,随后将溶液超声振荡30min;将表面具有圆柱孔洞阵列结构的光刻胶模板作为阴极,另一块铜板为阳极,采用恒压电源提供电流,电流密度为6×10-5mA/cm2,通电时间为15min,随后取出铜箔,去除光刻胶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表面具有Cu-Al2O3微柱阵列的铜箔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04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