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网络舆情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997205.X | 申请日: | 201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5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苑利慧;盛瑞生;高巍华;张兆轶;陆柏含;李温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535 | 分类号: | G06F16/9535;G06F17/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沃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7 | 代理人: | 高杰;于志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益田路503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观点主题 预设 网络舆情分析 存储介质 词汇集合 电子装置 分词处理 计算规则 聚类分析 聚类算法 情感类别 全面监控 事件确定 预警信息 预警 采集 筛选 输出 决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包括:根据舆情事件确定预设关键词,采集与预设关键词相关的舆情文章;对所述舆情文章进行分词处理,得到每篇舆情文章对应的词汇集合;采用聚类算法对所述舆情文章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所述舆情事件的多个观点主题,根据观点主题确定所述舆情文章所属情感类别;筛选出关于所述舆情事件的目标舆情文章,利用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所述目标舆情文章的舆情评分;确定所述目标舆情文章对应的舆情级别;及,根据舆情级别最高的目标舆情文章及其对应的观点主题生成预警信息并输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利用本发明,实现对舆情事件的全面监控和预警,便于用户针对舆情事件进行相应决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网络舆情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对社会事件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网络舆情对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一些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网络对社会监督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引发群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进而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因此,对于网络舆情状态的监测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舆情系统大多是通过舆情分析师筛选舆情,然后对系统进行跟踪,从而对事件在影响力上对其舆情状态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案存在监测媒体源不够全面的缺陷,且无法直观地了解到网络舆情的舆情状态,进而导致无法及时准确地进行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对舆情的监控预警能力,帮助用户针对舆情事件进行相应决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舆情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舆情事件确定预设关键词,通过网络爬虫从预设的数据渠道采集与预设关键词相关的舆情文章;
对所述舆情文章进行分词处理,得到每篇舆情文章对应的词汇集合;
采用聚类算法对所述舆情文章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所述舆情事件的多个观点主题,根据观点主题确定所述舆情文章所属情感类别,并为所述舆情文章标注第一情感标签;
根据所述舆情文章的第一情感标签,筛选出关于所述舆情事件的目标舆情文章,利用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所述目标舆情文章的舆情评分;
根据舆情评分与舆情级别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舆情文章对应的舆情级别;及
根据舆情级别最高的目标舆情文章及其对应的观点主题生成预警信息并输出。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网络舆情分析程序程序,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的任意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网络舆情分析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的任意步骤。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的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通过采用聚类算法对舆情文章进行聚类分析,生成舆情事件的多个观点主题确定对应的情感类别,实现了对舆情事件的高度概括,有效提高了关于舆情事件的舆情文章的情感分析效率;2.通过对收集的文章进行聚类分析及与预设词库进行比对这两种方式,判断关于舆情事件的舆情文章所属的情感类别并标注第一/第二情感标签,根据两个情感标签筛选出所有负面舆情文章作为舆情事件的目标舆情文章,使获取的关于舆情事件的目标舆情文章更全面,有助于实现对舆情的全面监控及预警;3.计算负面舆情文章的舆情评分,根据舆情评分对负面舆情文章进行分级分析,有助于对舆情文章的影响力的判断,提高了对舆情的监控预警能力,有助于用户针对舆情事件进行相应决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72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