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波减速器的柔轮的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996755.X | 申请日: | 2018-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4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莫卓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削 柔轮 内孔 半成品 去应力退火 谐波减速器 热处理 研磨 滚齿 外圆 尺寸要求 加工效率 加热处理 精车加工 雏形件 垂直度 精车 喷砂 去除 下料 制作 装夹 加工 预留 锻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波减速器的柔轮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下料、锻造、热处理、第一次车削、滚齿、去应力退火、喷砂、研磨、以及第二次车削。其中,在第一次车削时,对热处理完毕的雏形件进行内孔、外圆以及端面的车削处理,得到半成品柔轮;该半成品柔轮的内孔和外圆按照成品柔轮的尺寸要求车削得到,而端面则预留精车余量。去应力退火时,进行加热处理,去除第一次车削和滚齿所造成的应力。利用第二次车削对研磨完毕的半成品柔轮的端面进行精车加工,得到成品柔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降低第一次车削时对于装夹精度和加工速度的要求,降低加工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此外,还可以精确控制成品柔轮的端面与内孔之间的垂直度,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谐波减速器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谐波减速器的柔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的驱动系统中经常需要应用谐波减速器。谐波减速器是一种减速装置,其主要包括:刚轮、柔轮、以及波发生器。其中,波发生器是主动件,刚轮和柔轮之一为从动件。刚轮是一个刚性的内齿轮,柔轮是一个容易变形的薄壁圆筒外齿轮。刚轮和柔轮均具有凸齿,且两者的周节相等,但刚轮比柔轮多几个齿。波发生器由一个椭圆盘和一个柔性球轴承组成,或者由一个两端均带有滚子的转臂组成。通常波发生器为原动体,柔轮和刚轮之一为从动体,另一个为固定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柔轮100的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外圆101、内孔102、端面103、以及凸齿104。因此,对于柔轮100的制作,传统的工艺流程主要是下料→锻造→热处理→车外圆、内孔及端面→滚齿→喷砂→研磨。其缺陷在于:在车外圆、内孔及端面步骤和滚齿步骤中,直接通过精车的方式切削出柔轮100的外圆101、内孔102、端面103、以及滚齿104,会造成零件残留应力,影响柔轮100的使用寿命和安装精度。并且要求在车外圆、内孔、以及端面步骤中,不允许柔轮100出现切削变形及夹紧变形(装夹时,要求半成品柔轮的端面103度与内孔102之间垂直度要求在0.01mm内),对加工工装及切削参数的要求非常高,加工难度很大,加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谐波减速器的柔轮的制作方法,其在滚齿和喷砂之间加入去应力退火处理,能够大幅度去除第一次车削加工和滚齿所造成的残余应力。在此基础上,在研磨之后,加入第二次车削。因此,可以在第一次车削时,按照成品柔轮的尺寸要求车削出内孔和外圆,而端面则给第二次车削预留精车余量,在第二次车削时才将成品柔轮的端面加工完成,降低第一次车削时对于装夹和加工速度的要求,降低加工难度和提高加工效率。此外,在第二次车削中采用了成型刀具对端面进行精车处理,可以精确控制成品柔轮的端面与内孔之间的垂直度,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一种谐波减速器的柔轮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下料:切割棒料以得到预设尺寸的料块;
锻造:将料块放入锻造模具中锻造成雏形件,该雏形件预留车削余量;
热处理:对雏形件进行热处理;
第一次车削:对热处理完毕的雏形件进行内孔、外圆以及端面的车削处理,得到半成品柔轮;该半成品柔轮的内孔和外圆按照成品柔轮的尺寸要求车削得到,而端面则预留精车余量;
滚齿:利用半成品柔轮的内孔进行定位,对半成品柔轮的外圆进行滚齿加工以得到外齿;
去应力退火:对滚齿加工完毕的半成品柔轮进行加热处理,去除第一次车削和滚齿所造成的应力;
喷砂:对去应力退火后的半成品柔轮进行喷砂处理,增加半成品柔轮的表面压应力;
研磨:对喷砂处理完毕的半成品柔轮进行研磨加工,修正半成品柔轮的内孔经过去应力退火和喷砂后形成的变形量;
第二次车削:按照成品柔轮的端面尺寸要求,对研磨完毕的半成品柔轮的端面进行精车加工,得到成品柔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机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96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壳体制造方法
- 下一篇:汽车气囊盖的精准控制生产工艺





